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知識的獲得、掌握、能力的培養和發展、良好品德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實驗探究適用于目前的物理教學;其次,新教材在教與學關系上,改變了重教輕學的傾向。因此我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對許多知識點的教學采用“學生隨堂實驗”,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測量性的實驗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簡單的測量實驗都可以隨堂完成。如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體的重力,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等,隨堂完成的小實驗優點在于避免紙上談兵,學生看得見,摸得著,通過眼看、手動,印象深,記得牢。
二、探索性的實驗
用學生實驗作為引入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如引入“壓強”概念時,讓學生做這樣一個實驗:取一枝鉛筆,讓筆尖壓在手指上,先輕壓后重壓,比較兩次手疼痛的感覺;然后用兩手指分別頂住這枝鉛筆的尖端和平端,比較兩手指的疼痛感覺。
三、驗證性的實驗
在學習一些物理現象和規律時,增加一些小實驗,教學效果將大大增強。如學了光的折射現象后,讓學生把鉛筆或直尺斜插入水中觀察它們的彎折現象;再讓學生做“分幣升高了”的小實驗,加深對光的折射現象和折射規律的理解。
四、利用學習用品的實驗
借助學生隨身所帶的學習用品可以做一些小實驗,例如:在“慣性及其應用”一節教學中,把鋼筆帽立在紙條上置于桌面的邊緣,然后用鉛筆快速打擊一端被手拉著的紙條,結果紙條抽走了,鋼筆帽仍然站立不動。
五、利用廢舊物品自制學具的實驗
有些稍微復雜的小實驗,要制出學具后才能進行,這需要根據教學進度,課前指導學生利用廢舊物品自制學具。例如:利用廢舊的紙盒、易拉罐、舊彈簧、橡皮筋等制作小孔成像箱觀察蠟燭火焰在屏上成倒立像,理解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的原理。
六、利用現有儀器的實驗
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儀器設備做隨堂小實驗,例如:在講授“透鏡”一節時,每2~3人發給一個凸透鏡,用手摸鏡的外表,體會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利用凸透鏡使教室窗外景物在白紙屏上成清晰的倒立像,還有溫度計、安培表、伏特表、滑輪、滑動變阻器等,都可以通過課堂小實驗讓學生了解它們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初中學生好奇好動,用實驗進行教學,增加了學生的動手機會,符合學生的年齡特性,體現了物理課“動手、動腦”的特點,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得到落實。
(作者單位 吉林省柳河縣砬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