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依賴于制度,這已經成為現代管理科學的普遍共識。而制度本身需要有文化的品質,這卻往往為人們所忽視。沒有文化品質的制度,不僅不能有效地營造和維護學校的發展,相反還可能成為損害和破壞學校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學校文化建設對學校管理所起的作用
1.學校文化對學校管理具有統率作用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學校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一旦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信念,就會體現在每個師生的價值取向、期望、態度、行為之中,體現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如果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理念,全校師生就會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總之,學校文化中蘊涵的核心價值觀會體現在全校師生的思想、感情和行為之中。
2.學校文化對學校管理有著規范作用
學校文化建設中很重要的內容是制度建設,制度的建設貫穿于學校的整個管理之中。學校經過師生的長期教育實踐,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它可以規范師生的行為,使學校辦事有章可循,有條不紊。如果學校缺乏制度建設,學校就會雜亂無章,遇事找不到負責人。學校的制度不是單純去約束師生的行為。制度建設作為一種文化,是師生在教與學的活動中,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提煉而制訂出來的,是反映了師生的意愿,為師生共同認可的,所以也才能完全被全校師生多遵守。
3.學校文化對學校管理起著熔爐作用
傳統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文化如果形成了傳統,就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引導師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心理情趣和行為作風。師生會自動地,不假思索地按照學校的思維去思考、去行動。學校文化像一塊學校的吸鐵石,把師生員工吸附在一起。學校文化又如一個大熔爐,如果學校里來了一位新成員,他立即就會熔化在這個文化傳統之中。
二、學校文化的建設影響學校管理發展的方式
學校的制度文化是國家政策法規及社會道德在學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體現的學校管理風格,是全體成員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它能把學校的價值理念外化為師生員工的自覺行為,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學校核心價值。因此學校文化建設的好壞是至關重要的。
1.要強調管理目標文化
學校管理文化的關鍵在于對管理目標的深度把握。一切管理制度、管理行為的根本指向,都應該是喚醒教師和學生內在的創造激情,而讓師生體驗成功是喚醒激情的根本途徑。
當然,倡導目標管理的人們,往往理想化地認為預設目標就能夠激發人內在的發展激情,卻沒有想到在目標缺乏文化品位的時候,預設目標也許會成為匯聚怨憤戾氣的沼澤。在這里,管理目標文化的價值引領將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只有當管理者擺脫“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樹立榜樣”等功利化的“目標”,擺脫“功勞是大家的,榮譽是領導的”、“與民爭利”等狹隘鄙陋的思想觀念,代之以相互尊重,相攜成長,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目標理念時,學校和師生才能和諧發展。
2.要突出人文管理
強調了管理的目標文化是不夠的,最高的目標是實現人的發展。因此在管理中,不僅要注重制度的精細與完善,還要注重人的豐富與完善;不僅要注重管理的結果和效益,還要關注、呵護和發展管理過程中的人。總之,學校管理應極力做到既見措施又見人,既見制度又見文化。“制度”與“文化”也許是擺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個兩難問題。在經營學校的制度文化時,應注重以人為本的思想與科學管理手段相結合,使剛性的制度閃耀人文的光輝。在課程管理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變強制為親近、變指令為自主、變督導為研討、變定量為定性,注重引導教師自主實踐,自我成長。
3.要追求創新管理
學校管理還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新觀念、新潮流。我們建立了“重實績更重發展、重結果更重過程、重教書更重育人、重規范更重創新、重競爭更重協作”的多樣化的教師評價體系。努力把新課程賦予課程的權利轉化為教師的自覺追求。我們改變過去按照條條框框逐項打分的做法,在定量的基礎上注重定性。引導教師從規范走向自主,從執行走向創生,從制度走向智慧。
學校的文化建設和學校的管理是相輔相成的,以文化來促進管理的發展,在管理中不斷建設新的校園文化。文化建設本身就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文化的生成、積淀和發展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這就更需要我們在管理的發展中發掘、總結。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湖南:岳麓書社,2002.
[2]李政濤.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詞應是“文化變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3.
[3]格爾茨.深描:邁向文化的闡釋理論,1999.
(作者單位 江蘇省儀征市張集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