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了解中外歷史的重要事件和歷史人物,逐步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總的說來,中學歷史教學任務有三項:知識教育、思想教育和發展智能,其中歷史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是靈魂,而現在我們歷史教師面臨的最大任務是通過歷史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所謂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這對一個人的成長,對國家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學生對于社會的變化要有所認識,對于時代的責任要有所認識,還要培養他們的信心,培養他們對祖國的前途,有充滿希望和無限光明的信心。這樣的教學內容,過去我們有,但還可以大大豐富起來。比如說,在我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杰出的政治家、民族英雄、革命領袖、軍事家、科學發明家和文學藝術家,在他們身上閃爍著耀眼的愛國主義光輝。這些杰出人物的事跡是極好的愛國主義素材。東漢時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歐洲出現的第一臺地動儀早1700多年;我們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有很大貢獻,為人類進步做出很大貢獻,這是我們民族的驕傲。這些都能激起青少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就是外國史教材中的一些內容也能對學生起到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例如,印度章西女王的愛國事跡就是如此,還有,在政治上,我們一百多年的斗爭是很不容易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壓迫,一百多年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壓迫,盡管經過了不斷斗爭,經過了很多曲折、挫折,但我們畢竟勝利了。
二、培養孩子們的歷史感,也就是培養中學生對于事物不斷變化的、不斷發展的看法
現今中學歷史課本,一般都是將社會的發展,像我們人類的歷史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定義為從原始社會經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有資本主義社會一直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是從社會的發展形勢,總的發展階段來講歷史的,來講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發展的。這樣講,當然很需要,但對于中學生來說,如果能夠更具體點,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我認為,除了講社會總的發展以外,還應該常講到各種事物的變化發展,特別是在我們生活的經常接觸的事物的不斷發展,比如說,衣食住行是我們生活里經常遇到的問題。我們現代人的衣食住行原來都不是這個樣子的。講這些能促進中學生從變化發展中看問題,這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培養他們的智力,都有很大的好處。講具體生活中的歷史故事,具體的發展過程,效果會更好。教育這個東西,總是個長期的,不斷感染的過程,也是長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們應多講與生活內容密切相關的、平常不注意的事物,從而引起學生們的注意,讓他們意識到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事物,原來都是長期變化發展的產物,讓中學生知道這些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今天的一切生活上的享受,一切生活上常常遇到的東西,都是我們的先人們長期在這塊土地上,在祖國大地上不斷勞動發展變化取得的產物。這一點很重要。
三、培養孩子們的時代感
從我們歷史老師來講,主要是從近現代史的教學上進行這樣的教育。所謂近代,是指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所謂現代是指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一直到現在。我們進行時代化的教育不能離開這兩段歷史,因為這兩段歷史同我們時代結合得更加密切。對于中學生近現代史教育,也要從具體事物、具體問題進行講解,不能專講空洞的概念,這樣效果是會差的。我們應該對學生講鴉片戰爭以來的特別是五四運動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我們祖國在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變化發展的重大事跡。向學生們講述,不要面面俱到,但要講述有代表性的,有重要作用的史實。一方面要把中學生不知道的說出來,另一方面要就中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加以提高。我們擺脫了封建統治的壓迫,擺脫了帝國主義的壓迫,也還要用新舊對比的方法,把過去國家民族的遭遇,同現在我們國家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對比著講,讓學生們了解這一百多年以來,特別是越到后來,越有發展變化的重要事跡,培養學生感覺到今天跟昨天不一樣,與前天更不一樣了,這是一個方面。再一個方面是還要注意到,如何使中學生感到目前我們努力的方向,需要解決的問題。組織這樣的教學材料,進行這樣的教育是很豐富的,但怎樣對中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還是需要費一點工夫的。但是這點工夫必須努力,我們必須克服的是習慣于把近現代史講成政治事件的歷史。政治事件要講,別的也要講,別的也要注意生活內容,生活內容的變化,這樣中學生容易接受一些,容易理解一些。
培養民族自豪感為的是增強中學生對祖國前途的信心;培養歷史感為的是提高中學生的社會認識;培養時代感為的是提高中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這三個“感”字要做得好,首先我們教師自己要有很好的“感”才行,否則是不可能對學生有大的感召力的。
還有,鄉土史教學對學生們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魅力和作用。鄉土史講的內容都是與學生們生活的家鄉密切聯系著的,學生們對此比較感興趣,這有利于學生學習歷史這門課。國與家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一個人在認識上先熟悉家人再到家鄉,再逐步擴大到了解國家。因此愛家鄉是愛祖國的起點,愛祖國的情感是從愛家鄉的情感中萌發并得以升華的。運用鄉土史料于歷史教學中,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先輩在歷史上對家鄉、對祖國的貢獻,了解到家鄉人民在歷史上辛勤勞動和英勇斗爭的業績,進一步體會到家鄉的可愛和祖國的偉大。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鄉土史教學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
另外,我感覺到時代在飛快地進步著,時代對我們歷史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了。深感業務水平的不足,因此,還需要不斷地補課,不斷地補充知識,不斷地補充理論修養,才能勝任教學任務。我們經常在寒暑假進行的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就在思想道德、業務水平上給了我們很大的提高。
總之,我們歷史老師要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始終不渝地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于歷史教學之中。
(作者單位 安徽省滁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