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明確提出,要在教學中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及各種輔助軟件開展輔助教學。多媒體與學科之間的整合,不但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次創新革命。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下面,我以初中物理教學為例,對這一教學模式進行簡述。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年齡特點,將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本身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誘惑,再加上多媒體課件所展現出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更是讓學生的學習熱情一觸即發。例如,在講解“聲音”時,可以通過Flash課件模擬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不僅能讓學生聽到真實的鳥鳴、歌聲、流水聲,而且課件所具備的鮮明的色彩,更是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原本枯燥的聲波傳遞過程瞬間變得形象鮮活了,充分激發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欲望,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
二、將抽象內容變得形象、具體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物理教學,有助于將抽象事物變得形象具體,拉近學生與事物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光學現象”主要包括:直線傳播、折射、反射等,由于初中生剛剛接觸物理知識,再加上其形象思維能力較差,所以對于這部分內容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模擬“光現象”,實現實驗的拓展和延伸,將抽象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具體做法如下:設計一組多媒體課件,讓光線動起來,并用動畫方式模擬光的傳播途徑;當光線由空氣或真空斜射入水面時,其傳播方向就會發生改變,可以通過動畫模擬的方式呈現出光的折射過程,幫助學生形象感知光線折射的路線圖;然后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的折射現象。通過這一方式,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變宏觀現象為微觀現象
眼睛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物理學作為一門實驗學科,視覺在其中產生了重要作用。不管是概念的形成,還是規律的驗證,都需要學生通過觀察各種物理現象才能獲取信息,而很多物理現象發生于微觀世界中,用肉眼很難看到,這就是物理教學的一大難題。而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則可以順利解決這一問題,將微觀世界中的各種現象通過投影儀反映在屏幕上,增加其可見度,便于學生觀察、理解和記憶。例如,在教學“摩擦起電”這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明白摩擦起電的主要原因,可以運用投影方式演示電子的得失情況,這樣就可以將微觀世界中的現象通過宏觀方式展現出來,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認知,牢牢掌握相關知識。
四、有利于增加教學容量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既要板書,還要畫圖,既費時又費力,而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只需要將所要教授的知識內容編制成教學課件即可,既節省了板書的時間,還增加了課堂教學容量。在講解“電路圖的設計與連接”時,以前,每節課都要在黑板上畫出大量的電路圖,甚至需要擦好幾次黑板,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后,可以通過不同色彩來表示電流的方向與路徑,還有效節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實現多媒體與物理學科的有效整合,注重活躍課堂氛圍,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不過,我們要知道,多媒體技術最終要受到教師的支配,它僅僅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切忌越俎代庖,取代教師教學。因此,我們要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實施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發現、探索、完善,以達到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玉新.對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的探究與反思[J].中小學電教,2007(06).
[2]侯懷幸.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07).
[3]尹姍姍.小議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整合[J].中國科技信息,2010(18).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