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課堂教學進入了全新的階段。語文學科能夠提高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鑒賞水平和獨立思維的能力,最終使中學生具有完善的人格。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中學語文教師應該使用創造性的思維,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轉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中學語文課堂和時代的發展相適應。因此,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拓展和豐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之后對學生自學的內容進行引導。教師通過和學生的溝通,明確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活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現代化的網絡方式,創造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環境,對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綜合性的利用,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維能力,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傳授科學的學習方式
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進行學習方式指導的力度,重視學生的預習,引導學生主動查閱相關資料,提高學生的擴展能力,開闊眼界,增加學習內容,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將創新式教學方式落到實處。使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提問,著重于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向學生傳授科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多讀課外優秀讀物,做好讀書筆記,養成主動查閱資料和字典的習慣,對于經典文章,應該有選擇性地進行背誦。
三、尊重個體性差異
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將對學生的鼓勵作為重點,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尤其是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不能冷落,應該在教學中設計這部分學生能夠回答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由淺入深地引導,使學生在探索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應該提出嚴格的要求,多提問題,及時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教學的目標進行不同目標和不同層次的推動。學生通過交流學習體驗和生活體驗,不斷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使用開放式教學
語文教學具有人文性特征和工具性特征,應該使用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靈活性,使學生在開放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可以采用讀書匯報式、小組討論式和想象式等手段,加深學生對課文的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進行思考,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導性地位,激發學生的求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不斷加強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交流與合作,舉辦相關的講座等。
總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應該轉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著眼于語文學科的具體特征,最終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對問題的解答,使教材中的行為目標和學習目標得到實現,使學生的基本素質得到提高。培養學生優秀的綜合素質和語文素質,加強語文能力的訓練,使語文教學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文容.芻議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率[J].劍南文學,2009(12).
[2]王俊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誤區及其對策[J].考試周刊,2009(29).
[3]孫德鳳.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J].語文課程標準解讀,2008(3).
(作者單位 江西省寧都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