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與變壓器》是各類職業學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它具有實用性強、操作要求高等特點。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知識不斷更新、要求不斷提高、課時不斷縮減的新形勢下很難再適應,我們必須探究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與操作更緊密地結合,即“實踐—理論—再實踐”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傳統的教學是采用先理論后實習的模式,往往由不同的老師擔任且間隔一段時間,由此造成一些弊端。
1.理論教學內容枯燥、抽象,不易理解。教師花了大量時間講解,學生仍一知半解。例如控制線路的工作原理,學生大多數是死記硬背,缺乏感性認識,學習興趣不高。
2.理論作業的完成并沒有使學生提高技能水平,機械式地完成任務,等到真正實習操作時已忘得差不多,不僅影響實習教學進度,而且掌握效果不佳。
為了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必須探究一種更能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以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產生的弊端。
二、實踐—理論—再實踐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首先是實踐。讓學生“丟開”書本,親自到實習場地參觀,看機床如何運轉、加工。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之后,激發他們深入學習的興趣,徹底改變以往照搬書本的枯燥教學。
其次是理論。學生有了感性認識之后,及時配合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等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與掌握。
最后是再實踐。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之后,趁熱打鐵,安排學生再次回到實踐中來,親自動手進行控制線路的安裝及機床排故等,實現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完美結合。
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實踐始終貫穿于教學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鞏固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并能隨時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而調整教學進度,以學生為本,培養了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與綜合能力。
三、《電機與變壓器》一體化教學的內容與形式
《電機與變壓器》主要介紹電機和變壓器的結構、工作原理、特性、應用、維修等知識。雖然理論性較強,邏輯推理內容較多,但三相、單相異步電動機繞組、直流電機繞組、小型變壓器的繞制等部分內容仍可進行一體化教學。
例如:在電機實訓課中三相異步電動機繞組內容時,老師先根據《電機與變壓器》教材介紹繞組的基本術語、繞組分類、各類繞組展開圖的畫法,后結合《維修電工生產實習》教材介紹繞組的繞制、嵌線工藝上的要求等內容,再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分享小組合作的好處,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通過各種媒體、途徑查找資料,以解決相關的問題。具體做法是:先讓每個小組派代表介紹自己組內的方案,然后,師生共同討論哪個小組的方案最合理,哪個小組的方案還要進行修改,哪個小組的想法新穎但條件不足等,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自己設計的方案有哪些亮點與不足,下一步該怎樣去做。這樣,通過交流,讓學生共同研討不同觀點與思路,學會選擇與處理信息,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進行實際繞制、接線、通電試驗。
四、實行一體化教學的體會
1.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實行一體化教學后,借助一體化教學中心和一體化師資,讓課程理論與實踐同步,突出了現場示范性,增強了直觀性。同時,學生能夠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消化理論,利于知識的掌握和實訓設備的熟悉,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得到提高。采用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講授理論課程,又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指導學生生產實習,同時還要求教師明確專業課題的要求、重點、難點、工藝及實習設備情況,針對性地編寫課題教案。
3.促進學校發展。我校實施一體化教學以來,教學質量明顯改善,學生素質明顯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增強,受到了社會的歡迎、企業的認可。學生就業率達到100%,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辦學效益。
一體化教學雖不是新生事物,但在不同課程、不同環境、不同時段需要有不同的實施方法,我們只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才能找到適合課程需要、適應學生發展的新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李一山.中等職業探索.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2]劉付勇,郝靈波.淺析一體化教學.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