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職語文有效教學的著力點——綜合實踐活動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專題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教學模式。就是學生在相應的知識主題下,完成一個個專題帶來的大量任務的過程中,探究、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的學習活動。這是讓學生使用合適的工具、利用恰當的資源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置學生于開放、自由、主動、合作的語文學習大環境,從語文學習的世界中自主選擇主題并對專題進行主動探究,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從各國語文教學改革的情況看,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和創新意識,豐富學生的個性,是當今國際范圍內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向。
2009年我國教育部頒布的中職語文教學大綱在語文課程任務和課程教學目標兩大關鍵部位進行了調整,強調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和應用能力的培養。這一調整,一方面突出了中職語文課程應用性、實踐性的特點;另一方面也使語文課程更符合職教實際,更具職教特色。針對職高學生生源基礎差、對學習缺乏興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足等現狀,將語文教學從封閉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拓寬信息的來源渠道。通過語文課外探究活動,達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的效果,從而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二、綜合實踐活動衍生中職語文有效教學的生長點
1.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構成
寧波市職成教教研室和語文教學研究會在2011年5月舉辦了“寧波市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及其說課技能專題培訓班”,對90位語文教師發放“教師開放式問卷調查”,就“寧波市中職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以大綱為綱、以教材為本,這是毋庸置疑的。在調查“在你實施過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所涉題材來源”這個問題時,26.5%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挖掘、提煉”;根據“鄉土資源”和“學生的專業和將來要從事的行業自行設計”的為20%;19.1%是“新國規教材中的現成內容”;而“結合現行教材中的單元主題,拓展遷移”的則高達58.7%。這是因為現行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框架,可以結合、提煉、充實一些本單元《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中的相應元素,形成一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而且每篇課文都存有拓展遷移的空間,有經驗的教師通過研究可以有效設計學生課外探究活動的基本內容。
筆者從教材出發,結合本地資源設計出適合學生能力及本地條件的課外探究活動的基本內容,現劃分出三大專題的系列活動。
(1)將語文學科中重點難點內容、作家作品整合形成專題。
(2)將語文學科中綜合實踐活動中主要內容與相關的應用、研究的熱點問題整合形成專題。
(3)將語文學科中對學生某方面的素質能力的要求與課外活動內容整合形成專題。
當然,教師將相關主題的選題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也可自創專題。
2.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鋪墊實施
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以2009計算機信息班作實驗班研究對象,從2010年開始,第一階段活動以小組形式進行。每組一個課題,由小組全體成員共同完成。成立原則:(1)教師指導下的自由結合(組長是專題探究活動的骨干,由語文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其他成員可根據不同梯次搭配);(2)小組成員最好各有所長(如統籌兼顧能力、觀察思考能力、認識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網絡搜索能力和電腦操作能力)?;顒尤^程由組長主持,在教師指導下進行。
第二階段活動從2011年2月開始,采用學生家庭型的實踐研究和學生個性化的實踐研究方式,在教師指點下進行。
3.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操作步驟
■
具體實施:
(1)選擇課題。由全組學生共同完成。要選擇他們自己感興趣,能夠做的課題(小組選定課題后填寫任務進程表上報指導教師,教師閱讀批準后再進行下一步)。
(2)制訂詳細計劃。全組制訂工作計劃,組長負責,組員分工,發揮各人的專長,又要與其他組員密切配合。
(3)收集材料。為能獲得第一手材料,根據各人所長分配任務?;蛏暇W搜集,或上圖書館查找,或到現場觀察,或問卷調查,各司其職。
(4)整理、分析、研究。全組學生一起對材料進行分析整理,確立專題的重點,共同擬定本專題的寫作提綱,由一人執筆撰寫文稿,小組討論修改,通過全文。
(5)成果形成。將相關資料整理后,形成總稿和相關文本兩部分,上交活動記錄表及做好PPT課件,并作好班級內匯報、各組組長評分的準備。
4.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是根據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情況、實際表現,形成的各種材料及成果等進行的過程表現性評價,是學生個體、學生群體、教師等多元評價,是對學生個體差異性、過程性、終結性等多種評價方法進行的綜合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步驟及情況記錄表》重視學生的過程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成果及評審標準》注重等級評分,兩份評價表分頭把關,使評價有章可循,合理有序,公平公正。
三、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成效
1.探索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四種有效模式
(1)擴展延伸式。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抓住教材某一信息點向教材以外某個方面或幾個方面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尋找其中的內在聯系,通過專題研究以點拓面,再由面馭點,在溝通相關聯的知識過程中,達到綜合學習的效果。如學習詩歌《夢游天姥吟留別》《水調歌頭》《將進酒》時,介紹一些流行音樂與古典文學的關系,引導學生專題研究“流行歌曲與古典詩歌”的淵源,從而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對傳統的熱愛。
(2)單元組合式。圍繞一個中心,將相關的內容和活動組成一個教學單元,將課內與課外、諸學科等要素結合起來進行研究。這種專題研究可以這樣操作:學習《長城》單元時,可以以中國古代建筑的構成特點為中心,將學生學過的與建筑相關的課文聯系起來,專題研究“地域與建筑”“中國藏書樓”“文人與書齋”等相關內容,從地理的角度考證相關地域的氣候特點、地理概況、風土人情,從文化的角度將與課文相關內容的地方志加以介紹,或者介紹與這些建筑有關的名人及重要事件等。
(3)作家作品專題式。語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比比皆是,但僅讀一篇作品很難對這些大家的作品乃至人物有全面的了解。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專業的特點,確定某位作家作品作為一個專題,比如可以讓學生研究“紹興與魯迅”“蘇軾與東坡”等專題,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那么對學生蓄積多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綜合性全面素質,對完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4)專業實踐結合式。專業實踐可以引進現實生活的“活水”,把“小課堂”與“大專業”結合起來,使語文學習始終與專業生活、經濟文化密切結合,為奠定學生的綜合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如:電腦醫生進社區——社區公益活動實戰語言訓練專題;跳蚤市場——積壓商品盤活成功案例創新專題;網上購物——個人網絡商業發展前景調查與討論的調研報告等等。
2.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蓖ㄟ^研究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自主合作探究意識明顯增強,學生能主動地投身于各種探究實踐活動中,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得到了全面提高。全班語文學習成績顯著提高,參加寧波市語文會考合格率達到100%,優秀率50%以上,全部升入高職學校繼續深造。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明顯,優秀讀后感《寒梅如你》《陌上書香緩緩歸》在校報及《中學語文報》上頻頻亮相;《悠悠水鄉讓我心醉》《雁蕩留痕》相繼獲得春游征文第一名,全國“文明風采”征文比賽《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一場特殊的家庭音樂會》獲得一等獎。
參考文獻:
[1]關于寧波市中職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情況的調查報告.寧波市教育信息網,2010(6).
[2]李莉.構建中職語文的有效教學模式.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08,23(2).
[3]郭振華.淺論中職語文有效教學理念.新課程學習,2010(8).
[4]劉芳.21世紀,誰來教綜合課:談新課程結構的重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9).
(作者單位 浙江省寧波市職教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