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一堂課的結尾雖然只有三五分鐘,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課堂教學中,只有做到善始善終,才能算是一堂好課。特別是在高中數學課中,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一節課快結束時,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這時教師若用巧妙的方式結尾,就能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能彌補平淡開頭的不足,使其頭腦中再現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本文結合自己這些年來的教學實踐來談談關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結尾的設計的一些看法。
一、總結式
總結,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對教學內容、解題方法、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從雜亂到有序,由零散到模塊,形成知識的圖式化,減少學生的記憶量,有利于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所以,在課堂結尾時,我們可以利用回顧、簡潔敘述、填寫圖表等方式,幫助學生把知識條理化,突出重點,促進記憶,讓學生對整堂課有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這種課堂結尾,一般用于新知識密度大的課堂小結或某一單元教學的最后一次授課。
二、開放式
“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更在于人人享有他們為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闭驹谶@一高度上看數學教育,應該在堅持引導的同時,拒斥一味的灌輸,給學生留一個開放的空間。例如,課堂小結時,可采取讓學生自由發言,相互補充的常用形式。
三、對比式
這也是我們常用的有效的一種結尾方式,就是在一節課教學的結束階段從內容結構、形式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側重地把本節課內容與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對照、比較、分析、概括出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從而把握住特點,總結出規律,加深了解所學知識。例如,在學習空間向量這節課結束時,可以把空間向量的知識點與平面向量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四、探求式
探求式結尾就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步驟、安排教學內容時,把學生感到模糊或容易引起意見分歧的問題有意識地留到最后,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分析,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最終得出結論,統一認識。這樣結尾,能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吸收轉為主動探索,以達到促進學生思維的鍛煉、學會明辨是非能力的目的。
五、情境式
結課時教師出其不意地用詩歌、音樂、錄像、美術作品或小故事等創設出學生參與和想象思維的情境,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回味、推敲、想象。這種方式的結課具有欣賞性、趣味性、知識性等特點,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為學生在課堂的最后提供一個放松愉悅的氛圍。
六、練習式
高中數學很多概念的引出、法則的建立并非難事,而讓學生透徹地理解、掌握、靈活地運用卻非易事。練習鞏固就是針對學生理解和應用某些知識時常出現混淆的現象,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解題練習,在新課結尾時,通過提問、板演、小測驗、小結、小組有獎競答等手段實施訓練,以達到完善、鞏固和深化知識的目的。同時,老師也可以通過練習,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達到立即反饋、當堂消化的良好效果。
當然,在運用各種課堂結尾方法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課堂結尾方法的選擇要從科學性、針對性、可行性出發,不能單純為了愉悅而沖淡教學內容,應牢牢把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知識點,切忌泛泛而談,詳細失當,輕重失衡。
2.課堂結束語的表達應講究藝術性,要求精煉、準確、生動,能科學系統地總結本課所講的內容,把課文知識用形象的語言再現給學生,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作者單位 貴州省習水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