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課程的分類目標之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和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是緊密聯系、相互滲透、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的,共同構成課程目標。在過程中體驗,在體驗中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只有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得以實現時,才能更好地促進整個目標的實現,它是教育的核心和最終落腳點。從三者的關系中可以看出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僅是教學目標而且體現著一種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探究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整合這三個目標,使學生全面掌握初中思品課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研究初中生的特點,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
初中階段是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可塑性強是這個時期學生的顯著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思想品德教師既要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推動其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化,又要及時、準確地把握住學生思維跳動的脈搏,及時、正面、積極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的人生指路明燈。教師善于引導學生自主創設活動情境,就是體現主體地位的非常好的方式。以學生的“學”為主體,也能形成教學情境,如在熱烈的討論或辯論時,學生認真、積極的態度,執著追求知識的精神,將構成一種學生之間的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而這種雙向交流始終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
二、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過程,增強目標實現的有效性
教師要善于創造思想品德課特有的活動方式。根據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活動形式還可以有思品小論文的寫作、主題演講、時事政策學習、學習討論、辯論、社會調查、情景模擬、提出議案、角色扮演等方面,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或擅長的某種方式參與。在活動和實踐中學習,要有利于學生參與,積極思考,獲得體驗,并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在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認識和智慧。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改進教學方法,多讓學生參加活動和實踐。但是,讓學生參加活動和實踐,特別是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要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和組織,既要追求效率,又要注意安全。要防止從一端走到另一端,防止為了活動而活動,防止對學習時間的浪費,更要防止對學生造成傷害。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重視了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達成,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刻苦鉆研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河南省偃師市府店鎮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