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禪師來到一座寺廟內,看見觀音菩薩的身上戴著念珠,蘇東坡不禁起了猜疑,問佛印禪師:“觀音菩薩自己已經是佛了,為什么還要戴念珠,她是在念誰呢?”佛印說:“她是在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蘇東坡又問:“她自己不就是觀世音菩薩嗎?”佛印禪師說:“求人不如求己呀!”是的,求人不如求己。其實,我們對學生的管理也是如此。我們的方法再巧、情感再摯、措施再好,但最后總歸要落實到學生自己的認識、思想和行動上。班主任工作就是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生活和班務管理的主人。在班級管理方面,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詳細、真實地了解學生情況,為班主任工作打好基礎
作為班主任,應比較詳細和真實地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如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父母的職業、家庭成員情況,特別是學生的性格特征,是內向、外向、調皮、踏實,還是活潑、呆板,甚至學生的愛好、特長等等。對學生家庭情況的了解,可通過家訪的方式獲得,對學生自身性格、愛好的了解,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觀察來獲得。當然,充分了解學生不是三天兩天的事,有的甚至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調查,仔細揣摸,才能總結出一個學生的性格特征。
了解學生的目的是為日后的班主任工作做準備、打基礎。對關系到學生隱私的東西,特別是對學生自尊心有影響的情況,教師切不可任意地告訴別人。如學生身體的殘疾、父母的離異,以及一些作為學生難以啟齒的東西,要為學生保密。教師做到這一點,不僅僅是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能取得學生的信任,為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帶來許多方便。
二、以身作則,以德服眾
《論語》上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想管好學生,自身素質必須過硬,能夠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試想:你限制學生吸煙,自己卻在教室里噴云吐霧,又怎么會有說服力?所以,作為一名班主任,自身要戒煙、不酗酒,不參與賭博活動,儀表整潔,不穿奇裝異服、不化妝,課上、課下要文明,不吐臟字、不亂丟紙屑、不隨地吐痰,平時要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在音、體、美、書法、繪畫等方面,博學多才,堪作表率。
三、實行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
俗話說:“不以規矩,難成方圓”。國有國法,校有校紀,班級也應有自己的班規。我定的班規是:平時做到兩潔:個人衛生整潔,班級衛生清潔。日常做到三好:同學關系團結好,師生關系處理好,學校任務完成好。課上四不許:不許亂講話,不許擅離座位,不許抄襲作業,不許做與教學無關的事。課下五不準:不準吸煙、喝酒,不準打架、罵人,不準結幫結派,不準遲到、早退,不準缺課、曠課。
為了讓班規得到有效實施,要充分調動班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是事無巨細,一抓到底,而是善于一級抓一級,層層管理、步步落實,班干部是學生的自然領袖,對其他學生有一種無形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抓好班干部隊伍,對班級工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將班委會成員加以分工,每人值日一天,將學生當天各項情況記入《班級日志》,我每天查看《班級日志》,并和班委會成員面談,詳細了解學生情況。根據班干部提供的情況和自己的日常觀察,每周給學生打一次分,實行每月一小結,半年一總評制度,年終記入學生檔案,并對優秀學生進行獎勵。
四、用愛感化學生
一個班級猶如一個家庭,班主任也應像家長一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班主任不能依據成績主觀去給他們下結論,進而呈現出喜愛和冷落。總有些班主任偏向于心目中的好學生,讓他們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座位安排在前面,犯了錯誤可以不處罰,各類活動優先考慮。其實,這樣的結果是可怕的,容易使學生走向極端。好學生因此而驕傲自滿,差學生則極易失落,自暴自棄。班主任的角色就是一個平衡杠,調節學生的心理,對差生給予一定的關懷,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而對易驕傲的學生,則適當的來一個“當頭一棒”。學期結束時,不能把“優秀學生”等稱號授予固定的幾個學生范圍內,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額,優先考慮進步較快的同學。讓“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同時回響在每個同學的耳邊。讓這兩種聲音共同匯集成一種愛,激勵每個同學的健康發展。
總之,作為班主任要想方設法去幫助學生的成長,關心學生身心健康,關注學生的未來,只有這樣付出才會有回報。
(作者單位 安徽省淮南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