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每一位學生都是未來的希望,是可塑的人才。然而在教育實踐中,總有一部分學生讓老師頭疼不已,他們不思學習,不遵守紀律,甚至頂撞老師。在學校,他們成為老師、同學眼中的另類,這部分學生就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
正確認識和轉化“問題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至關重要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問題學生”有高速增多的勢頭,如何認識和評價這一問題,如何有效轉化這部分學生,走出教育困境,已成為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問題學生”的表現
1.學生成績不佳,厭學心理嚴重:課堂上,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瞌睡,或者做小動作,或者吵鬧,實行“四不主義”:不動手、不動口、不動眼、不動腦,視上課為坐牢。練習、作業抄襲或者偷工減料,少做、漏做、字跡潦草,甚至干脆不做。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2.心理發展異常,行為失范:在學校,學習沒有計劃,沒有興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業現象嚴重,不遵守校紀校規,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曠課現象經常發生。在社會上,缺乏禮貌待人的常識,他們中抽煙的有,賭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網吧的更是不乏其人,還有談情說愛的,有些甚至還發生了性行為。嚴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深淵。
二、“問題學生”產生的原因
要想有效轉化這些學生,需要我們對“問題學生”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造成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庭因素
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以我校為例,由于我校處于內地相對比較貧困的地區,學生家長大多外出打工,學生往往由其他親屬代為管教,由于種種原因,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疏于管教的情況。同時大多數家長由于文化層次較低,所以管教方法不當。此外,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子女心靈上造成創傷。這些學生一旦在學習上遇到挫折,往往灰心喪氣,繼而抽煙喝酒,不當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容易導致打架等極端行為發生。
2.學校原因
學校辦學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當。一方面,在應試機制的作用下,許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造成精神高度緊張,難以應付各種壓力。加上一些教師厭惡,歧視后進生,使學生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學生故意抵觸各種制度和老師的管教。
3.社會原因
受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社會不良文化日益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宣揚暴力、色情、拜金的書刊和網絡內容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把一些與社會和道德格格不入的東西當作時髦去追求,當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當成白的,把對的當成錯的,比如,抽煙酗酒好爽、奇裝異服好酷、哥們義氣拔刀相助是英雄、談情說愛老婆老公成必需品,等等一切,從而使學生在行為上出現問題。
4.自身的原因
“問題學生”大多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基礎知識差,成績跟不上。加上學習方法不當,使他們感到學習是一件十分痛苦,讓人疲倦、厭煩的事情。學生一旦不思學習,充沛的精力只能用到一些旁門左道上去。
三、轉化“問題學生”的對策
作為教師有責任教育好這些學生,為他們創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如何轉化“問題學生”,做好教育工作,我本人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從情感入手,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從現實情況看,“問題學生”相當一部分是在家缺少與父母的溝通,缺少父母的賞識,在校缺少老師的關愛,內心孤獨。對于這種情感空白,教師應更多地從情感入手加以彌補。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到學生的家庭中去,經常和這些學生進行情感和語言上的交流。同時,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比如給他們過生日,讓每一同學都來關心、關懷他們,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和自卑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教師要經常利用休息的時間去家訪,了解、關心他們的生活,對生活困難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和他們的監護人互相溝通,使其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教育,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情感、語言上的交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建立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從心理著手,矯正他們扭曲的心理
“問題學生”的根本問題就是心理問題,這得從心理入手。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重拾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對本班的“問題學生”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們的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性格特征、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學習動機和態度。為他們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并作詳細記錄,對他們不正常的行為表現及時干預,正確引導,并進行有關心理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
3.教師要引導留守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教師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要正確引導他們理解父母的艱辛,珍惜現在難得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增強他們的是非觀、判斷力和責任感,使他們對父母的理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善于發掘“問題學生”身上的優點,及時加以表揚、鼓勵,當這些學生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后就會增強對學習的信心,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和行為。
總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當前造成學生出現問題的成因是錯綜復雜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或綜合運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但主陣地是學校,教師是關鍵,我們要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們。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洋縣小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