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訂一個好的班規,是向優秀班級邁進的一個良好開端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制訂班規方面,班主任應起到應有的引導作用。
1.班規內容要有可行性、廣泛性、互制性
所謂“可行性”,含義有二:一是提的要求、規定應符合實際,便于監督檢查,不能提一些雖然合理但難以做到的要求;二是不僅僅提出要求,還應同時有相應的強制措施,明確“違反了怎么辦”,否則,班級法規很可能又成為一紙空文,無所謂“可行性”。
所謂“廣泛性”,是說班規應盡可能地包容班級一切可能出現的違紀情況,以后凡是班內出現了違紀現象,老師同學都可以從中找到相應的懲罰措施,做到有“法”可依。
所謂“互制性”,就是班規既應體現出學生之間的相互制約,更應體現出師生之間的相互制約。也就是說,班規不僅僅是對學生的管理,同時對班主任也具有責任監督、權力限制的作用,而且應把這個權力交給學生。
2.起草班規: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立法者”
班主任要積極引導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這個班不只是老師的,還是每一個同學的,要求這個班好也是每一個人的希望,制訂班規同樣是每一個人的意愿,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來,使他們從一開始就進入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角色。
3.執行班規:班規面前人人平等
經過反復討論、修改,最后由全班同學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通過班規。班規一旦正式生效,便成了班級“法律”,班上任何人(包括班主任)既是守“法”者,又是執“法”者。班規面前,人人平等,沒有特權。
二、好班規還要落實好,只有班規落實到位,才能真正成為管理學生的規范,成為學生行為的準則
1.指向明確,讓學生向目標主動靠近
目標是個人前進的動力,班級目標也是班級前進的動力,因為“集體是具有共同奮斗目標的人的共同體”。沒有共同目標的班級就談不上是一個真正的集體。作為班主任,就應善于把長遠的目標變為大家“跳一跳,夠得著”的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使學生行為持續處于亢奮的狀態。
2.言傳身教,做文明表率
原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曾說過:“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們發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們的人格。”這充分說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任務是幫助受教育者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而不是逼迫受教育者就范。
而對于中職學生的教育來說,這點尤為重要,他們第一次遠離父母,開始自己照顧自己的住校生涯,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引導,要用自己文明的行為影響學生,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
3.公平處理班級矛盾
班規是一個班級的規章制度,是“法律”依據,有法就要“依法”。教師要嚴格依據班規處理班級問題,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有一句諺語說:“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歡;而愛難看的小孩才是真正的愛。”一個班主任要想管好一個班集體,必須要公平、公正地執行每一條班規,對學生持信任與尊重的態度,只有這樣,教育才具有強大的說服力,才能讓你的學生、你的班級每天都有日新月異的變化,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三、積極評價,讓班規真正發揮作用
1.師生互動,召開主題班會
班規制訂后,不能拿來做擺設,而是要堅決地執行。在班規的執行過程中,班主任要及時檢查班規落實的具體情況,并積極地對學生的言行依據班規作出恰當評價。并要定期地抽出一段時間或者舉行主題班會來對學生落實班規情況進行積極的總結性評價,這樣不僅可以顯示出班主任對班規執行狀況的重視,也可以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各抒己見,表達他們對自己與其他學生行為的看法與建議。
2.從刻板評價向激勵性評價轉變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對成功有著極度迫切的渴求與渴望,對他人(尤其是教師)的評價更為敏感。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不經意的話語,都會在他們的心海激起層層的漣漪。作為班主任,在制訂班規時就首先要考慮運用接近學生情感的語言,把原本刻板命令式的告誡變成對學生不斷激勵的贊美,也讓班規顯出了學生的鼓勵與信任。
3.發現閃光點,放大閃光點
打造好的班級需要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這就需要班主任來激發后進生的上進心,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睜大眼睛來發現他們的長處,瞇起一只眼睛去看他們的不足,利用班規對其良好行為或進步之處及對給予贊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創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
總之,班規作為教師管理班級的基本制度,對整個班級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只有教師高度重視班規的作用,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校和班級的情況,根據一定的原則確立班規,才能使班規切實得到執行,才能更好地發揮班規的作用。
(作者單位 湖北省工業建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