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自卑”,是指自我評價偏低、自愧無能而缺乏自信,并常常伴有怨天尤人、悲觀失望等情緒體驗的消極心理傾向,實質(zhì)上就是過低地評價自己的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是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一種表現(xiàn),它主要是過分地強調(diào)自己的短處,而對自己的長處則缺乏必要的認識。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隨著知識的不斷增多,隨著交往圈子的不斷擴大,聾生天真無邪的童心童趣逐漸消退,到了青春期后往往顯得十分自卑。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就會嚴重影響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是聾生健康成長的一大障礙。那么青春期聾生自卑心理有哪些表現(xiàn)?成因如何?怎么矯正?
一、青春期聾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
聾生的青春期和正常人一樣,正是從少年時期向成年時期的過渡期、轉(zhuǎn)型期,是健全人格心理形成的關鍵時期,在一生中至關重要。大多數(shù)聾生覺得自己已經(jīng)長大,由于本身的生理缺陷,自卑感越來越嚴重。縱觀青春期聾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是缺乏自信,藐視自己。青春期聾生對自己的生理缺陷非常在意,自己瞧不起自己,總覺得自己是聾啞人,低人一等,矮人一截,從心底排斥、否定自己。其生理的缺陷使他們異類于其他的同齡伙伴,大多數(shù)聾生表現(xiàn)出不愿和同齡伙伴特別是正常的同齡多接觸。問之,他們的回答是我們不會說話,聽不見話,打手勢很難看,人家會瞧不起我們。二是心理承受力差,自制力差。他們有著濃烈的情感體驗,經(jīng)不起較強的刺激,情緒的兩極化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三是孤僻多慮,膽小懼事。他們時常胡亂猜疑,謹小慎微,敏感多疑,悲觀失望,常伴有忌妒心理,恨自己無能,對身邊的人和事懷恨在心,感覺自己是多余的人。進入青春期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郁悶情緒,為什么我是聾啞人,既聽不見話,又說不了話,害怕出去做事和見人。他們埋怨父母,責怪父母,有的甚至不理睬父母或和父母大吵大鬧。
二、青春期聾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分析
自卑感的產(chǎn)生,往往并非認識上的不同,而是感覺上的差異。其根源就是人們不喜歡用現(xiàn)實的標準或尺度來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應該達到某種標準或尺度。自卑感,作為人的一種情緒意識,并非無緣無故憑空出現(xiàn)。它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是建立在這種反映基礎上的一種消極的主觀體驗。分析起來,形成青春期聾生強烈自卑心理的原因除了本身的生理缺陷和不受歡迎的家庭因素外,大致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不能正確自我評價,沒有形成成熟的自我
青春期前的聾生不知道什么是自卑,對自己客觀上存在的生理缺陷覺得沒有什么大不了,存在著許多幼稚或天真的想法,因為還沒有產(chǎn)生健全的自我意識,不知道評價自我。另外,聾生過高地要求自己,可因為無法正視自己是聾啞人,存在著明顯的生理缺陷,達不到要求的標準,就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就會瞧不起自己,覺得自己不如他人。
2.被消極的自我認識所左右
當聾生在學習和生活乃至參加實踐活動中,遇到各種各樣的新情況新問題的時候,特別是遇到別人異樣的目光、異樣的舉止的時候,就會因產(chǎn)生“我不行”“我害怕”等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自信心,增加心理負擔,束縛自己的行動,能力得不到正常發(fā)揮而導致失敗。
3.無法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有自卑感的人往往是有過某一特別的經(jīng)歷,有過心理創(chuàng)傷。青春期后的聾生在實際生活中,因為絕大多數(shù)正常人不懂手語,自己不會說不會聽,不能融入社會和正常人進行恰當?shù)亟涣骱蜏贤ǎ舜嗽诓聹y揣摩中完成交往活動,常常出現(xiàn)事與愿違,甚而被人譏笑和歧視丟了自己的臉面,使他們產(chǎn)生自輕自賤的情緒而萌生了自卑心理。
三、青春期聾生自卑心理的矯正方法
聾生的生理缺陷不是經(jīng)過教育可以彌補的,而青春期聾生自卑心理具有極大的可塑性,經(jīng)過教育是可以彌補或者克服的。要克服青春期聾生的自卑心理就是要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健全他們的心理素質(zhì),讓他們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
1.正確評價自我
聾生形成自卑的最主要原因是在學習活動及交往中不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認識。因此,可以采取“補償心理”教育,從改變認識著手,引導聾生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正視自己的不足,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可通過發(fā)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yōu)勢,趕上或超過他人,肯定自己的成績,求得到補償,得到心理平衡。
2.改變對比標準
引導聾生不要老是與周圍的人進行橫向?qū)Ρ龋雅c他人相比作為衡量的唯一標準。要改變認識事物的方法,不要老是盯住他人的好,禁錮自己的發(fā)展思維活動,而是學會同自己的過去所做的一切進行縱向比較,看自己比以往是不是前進了,是不是優(yōu)秀了,同學是不是更喜歡我了,努力發(fā)現(xiàn)自己取得的進步和可喜的細小變化從而獲取自信心。
3.科學認識自卑
多數(shù)青春期聾生還無法正確認識自卑,認為自卑是自己與生俱來的,沒有辦法去克服它,產(chǎn)生了悲觀失望,所以他們在實際學習及生活中,產(chǎn)生“惹不起躲得起”心態(tài),但是正是這種謙虛、諒解、小心謹慎、穩(wěn)妥細致的良好品質(zhì),能夠贏得人們的信賴。“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若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能充滿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要正確引導他們認識到這些是優(yōu)點、是長處,為他們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礎。
當然,引導聾生走出自卑心理建立自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而且這一過程需要聾生自己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努力。
(作者單位 重慶市忠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