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圖的介紹
概念圖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Joseph D.Novak教授在20世紀60年代根據奧蘇貝爾的概念同化理論開發的一種符合建構主義認知觀的認知工具或知識組織和表征工具。概念圖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Ausubel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基于學習者的經驗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理論認為,當學生把所學知識與自己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時,意義學習便產生了。學生能否習得新信息,主要取決于他們認知結構中是否有有關概念和新概念之間的相互作用,概念圖注重學習者的知識建構;注重學習者理解概念的過程;強調從事物的關系中把握和拓展概念本身。
二、概念圖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理論教學一直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題,化學概念是中學化學理論教學的重點,如何將枯燥的化學理論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并指導其學習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題。我主要采用了分組討論法為主線,結合引導分析教學法、歸納分析法,讓學生能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對于難點問題的處理則采用了思維建模的方法,將難點分散到各個環節中。而學生主要采用交流研討、繪制概念圖的方法進行學習。概念圖的繪制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基礎知識,提高思維能力,促進認知發展,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這樣既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對所得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
下面具體介紹高中化學在電解質這部分教學中如何利用概念圖教學。
將教學流程分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兩個維度,并在實驗導入、討論辨析和自主學習畫概念圖中考量,可知:
1.實驗導入的教學內容是老師做兩個實驗(實驗一:取兩只試管向其中加入等量的鎂條,并分別向試管中加入0.01mol/l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實驗二:用pH試紙分別測0.01mol/l的鹽酸和醋酸溶液的pH值。)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討論其原因,初步了解強弱電解質的區別。教學目標是從實驗現象入手,進入課題,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討論辨析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列舉常見的強電解質、弱電解質。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討論,分析初步認識電解質。
3.自主學習畫概念圖的教學內容是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探討電解質的分類,小組討論分析嘗試構建概念圖。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學習通過畫概念圖促進學生梳理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主動獲得對概念的理解;通過小組活動,促進學生更好地與人合作與交流。
實踐發現,學生對于自主畫概念圖很感興趣,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在畫概念圖之前,學生自主閱讀課本,認識教材中介紹的各種電解質以及它們的分類方法。而對于概念圖的建構方法,學生由于個人思維方式不同,對概念的理解不同,繪制過程中會出現分歧,這就迫切需要通過討論甚至爭辯來統一意見。各個小組由于討論的結果不同,所建構的概念圖也不盡相同。最后教師通過讓學生展示、討論和評析,逐漸完善小組所畫的概念圖。
實踐發現,學生在制作概念圖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己的薄弱部分,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這樣課堂上學生參與度高,有很強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繪制的概念圖可以表達出他們正確的或錯誤的理解,教師就可以通過概念圖清楚被學生誤解的概念,進而分析影響教學效率的原因,了解學生思維活動的情況,以便給出及時診斷。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如何將概念圖教學策略恰當有效地應用到課堂中,提高學生制作概念圖的能力,促進知識的整合。
參考文獻:
[1]Novak, J. D.D.Musonda. A twelve- 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science concept learning[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1.
[2]Li -Ling Hsu EdD RN. Developing concept maps from problem-based learning scenario discussions[J].Issues and Innovations in Nursing Education,2004.
[3]王大平.概念圖的理論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04.
[4]許海云.例談概念圖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教學,2010.
[5]葉成美.概念圖在探究性學習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
(作者單位 遼寧省沈陽市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