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動的最基本對象,是學習的主體,是有待點燃的火把,具有潛在的創造力量,一旦點燃,將熊熊燃燒,生生不息。教師的教學應當擔當起點燃學生這只火把的“起爆劑”,起爆學生智慧的火花,起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讓學生內在的力量充分展現,努力增強學生的素質。
長期以來,教師在自身定位上總是以教學過程的“主導”自居,把學生作為教育的客體,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在教學方法上往往對于單向度的知識灌輸得心應手,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探究。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師總是讓學生采取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與掌握,忽略了人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合作性,忽視了發現和探究的價值,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了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學生的學習活動成了純粹的被動接受和機械記憶。這種學習窒息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性,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單純簡單的重復和機械記憶會禁錮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和抽象思維水平的提高,使學生沒有機會培養實踐能力和應用探究能力。
無數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沒有人能代替學生本人的學習,而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并認同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首先,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角色。教師是學習者,新課程的實施是一個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體驗新的教育理念并增長知識、拓展視野,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教師是課程開發者,新課程倡導課程的“生成性”與“開放性”,注重課程的適應性,這就必然要求教師以課程開發者的身份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開發并實施具體的課程方案,讓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生活,適應具體教育情境。教師是研究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惑,學生也會提出很多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研究。教師要以研究者的眼光關注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探討并解決具體的教育問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是引導者,教師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同化知識。
其次,教師要改變學生觀。學生不是消極的知識的“接收器”,不是教師進行知識灌輸的“容器”,而是知識的積極建構者,具有主動性。這樣,教師就應該放下作為權威和“知識的化身”的架子,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探究,對學生的探究進行積極指導,促進學生有個性化的發展,而不是提供一個標準化答案就行了。
再次,教師要轉變教學觀,有意義的知識不是教師手把手地“教”給學生的,而是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對話而由學生自己建構的。長期以來,教師慣用的灌輸手法導致學生的機械接受和死記硬背,根本談不上有意義的學習。教師必須改變所習慣的適用于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以啟發式的、引導性的教學代替知識灌輸,積極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創造條件。
第四,教師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教師應幫助學生轉變傳統的以被動性、接受性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由學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它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我要學”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責任,學習是誰的事情,誰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承擔責任。教師當然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負責。但是,如果學生意識不到學習的責任,不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聯系起來,這種學習就只能依靠外界因素的影響去維持。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地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學生的學習才會成為一種自我需要,從而在學習上更加勤奮,更加努力。自主學習也是一種無認知監控的學習。在學習活動之前,學生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做好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后,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探究學習也稱為發現學習。問題是發現性學習的起點和主線,也是發現性學習的歸宿。發現性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問題是這種學習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對學生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問題并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是進行發現性學習的關鍵。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另一方面,能夠展示學生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發現性學習注重知識,更注重能力,注重認知,也注重情感體驗。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有積極的意義。合作學習能夠激發創造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團隊精神,凝聚人心,增進認識與理解;促使學生進行不斷地自我反省。
總之,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致力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體驗,讓學生掌握探究、質疑、模仿、討論、體驗等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作者單位 湖南省龍山縣桂塘鎮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