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夏■尊認為:“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新課程改革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感受真實世界的真、善、美,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就應該把握教材中的感情主線,通過講解、實踐活動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領悟文中跳躍的思想感情。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情感呢?下面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重情感培養,潤物細無聲
1.潑灑心中的陽光
要想把陽光灑向別人,自己心中首先要充滿陽光。因此要想讓學生有情感首先教師要有情感。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認真把握教材中的情感,通過領會揣摩,言傳身教,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培養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培養學生“愛”的情懷,教會學生珍惜生命、關愛生命,善待自然、懂得感恩等情感教育的重要主題,讓學生獲得真實的、豐富的情感體驗,以情育情。
2.撞擊心靈的火花
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有愛學生的真情,只有發自內心的愛才能從實際出發,及時捕捉良機,把殷切的期望、鼓勵的目光、會心的微笑、由衷的贊許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所有學生,尤其要關愛后進生,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及時給予贊許,當學生回答錯誤時及時給予鼓勵,尊重信任學生,尤其對差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給學生以親切感、信任感,用良好的情緒感染學生,除了與學生進行知識的交流,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培養。
3.搭建情感的橋梁
語言是先鋒,行動是后盾。語文教學中教學語言的交流就是情感的交流,在語文教學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必須把自己的語言功底打扎實,講究語言節奏的輕重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豐富變化,并配合適當的體態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加深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更好地將教師的情感傳染給學生,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相溝通。其次就是對知識的檢驗,對情感培養的鞏固。教學的關鍵所在——付諸行動,實踐活動課是最好的見證方式。例如:在《羚羊木雕》教學任務完成后,我為了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進行情感的培養,專為本課量身打造了一節感情交流課(活動實踐課),課堂上設計了“如果你和父母發生沖突的話,你會怎么處理?”“你如何看待父母對孩子的約束?你贊成嗎?”“你愛父母嗎?你是如何表達的?”等問題,學生們積極討論,結合原文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同時也對自己的一些錯誤想法和做法及時悔悟和改正,最重要的一個收獲是學生們體會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體會到朋友之間的友誼是不能用金錢物質來衡量的道理。
二、創新教學模式,曲徑通幽處
1.依托文本,培養情感
教材,特別是好的教材,不僅提供了大量的認知信息,還隱含著豐富的情感信息。教學時,教師必須從教材出發,及時抓住學生的心理,利用課文中積極的情感去點燃學生探究的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從教材出發就是要求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例如:在朗讀教材中,除了要學生讀出節奏,還要滿懷感情地讀,讀出文句中蘊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在《羚羊木雕》的課堂上,我讓學生擔當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深切地理解課文中“我”“萬芳”“媽媽”等角色的思想、情感、語言和行為。由此可見,教學中情感的培養是尤為重要的,只有培養情感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也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2.形式創新,激發情感
課堂教學時,教師還應根據教材提供的情感線索,恰如其分地讓學生運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動作神態,直觀、形象、真切地進行情感體驗,產生共鳴。例如:在《皇帝新裝》一課的教學中,我采取戲劇表現的教學方法,由學生飾演文中的皇帝、大臣、騙子、群眾、孩子等角色,而我是旁白,一節課上完了學生和我都不知道下課了,完全陶醉于文本當中,由此可以看出師生的面目表情、動作神態是一種動態的無聲語匯,它蘊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師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顯點”,也是教學中情感培養的有效方法。
3.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文的主題,借助音樂,運用錄像、課件等科技手段,創設某種情境,做到“以境育情”,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始終處在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達到情感培養的需要。
4.搭建平臺,深化情感
由于情感具有瞬時性,教師要將學生獲得的情感體驗組織到一定范圍內,使之用來指導自己行動的正確理念,才算是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情感教育。例如:教學《羚羊木雕》一文后,學生的情感體驗已被父愛和母愛、朋友之間的友誼所感染。在此基礎上我又進一步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討論:父親和母親的做法你更認同誰?結合你自己,說說你最需要哪種愛?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么處理這件事情?讓學生的切身體會用語言得以表達,情感得以認同。最后讓學生來寫寫自己討論中的感受或收獲,引導學生試寫《愛的語言》,并收集1~2句關于這方面的名言警句。
總之,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有著深刻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情感教育的優勢,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凈化學生的靈魂,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進而使學生樂學、好學,使其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濱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