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一種特有的教育力量,滲透于一切活動之中。就小學班級文化的建設問題進行了簡要探討。
關鍵詞:小學;班級文化;教育
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基本過程為:在以班主任為指導的班級文化建設中,通過班級文化的熏陶、班級制度的管理、班級精神的導向、班級活動的宣傳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使班級文化有序運行,形成一種循環動力,從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引導、平衡、充實和提高的作用。
一、小學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蘇霍姆林斯基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 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教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境布置。美化班級物質文化,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持教室整潔,養成良好習慣
教室衛生是班級文化環境的基礎。班級文化建設要求小學班級的教室必須是課桌整齊,門窗鮮亮,地面潔凈。我認為,干凈的教室不是打掃出來的,而是保持出來的。因此,平時大家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看到紙屑主動撿,課桌椅歪了隨手扶正,衛生潔具擺放整齊等,從而讓每個小學生都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2.美化教室墻壁,打造豐富多彩的學習樂園
認真完成對班級教室的布置,讓小小的一塊墻壁成為教育大家的一片天,讓學生在濃郁的氛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論是墻上的標語還是宣傳畫,都要經過師生的精心設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讓他們自己設計、自己動手來布置“共同的家”。
(1)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掛上整個班級的座右銘,因為目標、標語是導航燈,要讓學生一抬頭就能看到,班級奮斗目標的選擇當然是要經過全體學生的討論決定的。
(2)教室墻壁的空白處粘貼富有激勵意義的格言、警句或圖畫,可以懸掛一本“好人好事”記錄本,可以掛上班級活動的剪影,讓小學生置身于受教育的環境中。
(3)教室側面墻壁精心布置諸如“展示臺”“我最棒”等的板塊,“展示臺”里為表現好的學生貼上星星,讓學生有一種競爭和挑戰的意識;“我最棒”中展示學生的優秀習作、書畫作品,讓學生在展示中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從而讓他們的個性不斷地得到發展。
3.精心辦好黑板報,展示個性文化風采
黑板報可以說是一個班級的文化導向,是營造班級文化氛圍的重要舞臺,是傳播知識、啟迪智慧、播撒文化氣息的“一方寶地”。師生們要充分利用黑板報,集思廣益地把每次板報辦得內容豐富、各具特色。為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設計、選材、抄寫、寫作的能力提供機會和舞臺。
二、小學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班級精神文化對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感到一種無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無意地影響、支配著學生的行為,陶冶著學生的情操。班級精神文化是指班級所形成的價值觀、道德觀、行為方式、人際關系、集體輿論以及各種認同意識所表現出的文化形態,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和深層結構要素,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確立合適班級的奮斗目標,培養學生目標意識和奮斗意識
一個優秀的班級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這樣才能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在創設班級的奮斗目標時,班主任教師應充分地發揮民主,聽取每個學生的意見,按大多數學生的愿望設立這個目標,必要時還可以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因為有學生自己的參與,有他們自己的意見,所以這樣的目標會更吸引小學生,他們的表現也會很積極。
2.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增強班級凝聚力
正確的班級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同化、激勵的作用。教師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引導學生對班集體的一些現象與行為進行評議,努力把輿論中心引導至正確的方向,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
3.豐富班級內的評價體系,使小學生學會賞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重視學校里老師對自己的評價,他們對于老師的夸贊會特別興奮,而對于老師的批評會特別沮喪,所以在班級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對學生的夸贊和批評很重要。創建優秀班級文化要求教師要多夸贊和適當批評學生。但是如果小學生僅僅只從教師那里得到評價,長此以往,就會減弱學生認知自己的能力,所以豐富的評價體系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
4.培養小學生的班級認同感和歸屬感,使班級更加團結友愛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我們知道,人的更高層次的需要是一種歸屬與愛的需要,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就是這種深層次需要。班主任要經常把班級取得的成績、任課教師對班級的良好評價以及家長的充分肯定及時與大家交流,提高大家對班級的認同感,讓學生感到,在這個班里學習和生活是非常榮幸和驕傲的,從而產生自豪感,形成強烈的歸屬感。
5.適時開展感恩教育,逐步完善班級情感文化
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應認真貫徹素質教育精神,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如在母親節、父親節和教師節的時候,創建以“感恩”為主題的班級特色文化,讓學生的心靈在充滿“感恩”的氛圍中接受洗禮,使學生有愛心、有靈性、有責任心、有憐憫之心,使他們敬畏生命、知恥知榮、知恩報恩。
6.做好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的品德與修養
小學教師要及時教育學生,使他們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比如在學生犯了錯誤時,不要驚慌,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讓學生學會知錯就改。
參考文獻:
[1]金嵐.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2]張云杰.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3]潘麗珊.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解放大路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