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它屬于非語言信息,如點頭、手勢、身體的位移等。教師的肢體語言對學生的影響表現在肢體語言營造了更為和諧的課堂氣氛,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肢體語言以它的形象感強的特點得到我們教師的廣泛青睞,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交際工具。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都在向學生傳遞信息。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講究姿勢語言的藝術。
教師要正確使用眼語,眼睛是溝通師生心靈的窗戶,教師的目光和眼神,應該是自然親切的,包含著對學生的信任和期待。上課鈴響,教師走上講臺,用親切含笑的目光環視教室一周,望望每個孩子,我想這是上好一堂課良好的開端。在教學過程中,哪位學生開小差了,教師可以望一望,表示提醒,違規嚴重,用嚴厲的目光表示批評,給回答有困難的學生送去鼓勵的目光,給困境中的學生送去親切關懷的目光。教師親切自然的目光表示心情的愉悅和歡快,學生也會在輕松愉悅中完成學習任務。這種借助眼神“說話”的教育方式,比起言語表達更令學生難以忘懷。
偉大的文學家雨果曾說過:“笑就是陽光,它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的確,微笑是人的一種肢體語言,它也是人類最甜美、最動人的表情。教師的臉龐,是放大了的晴雨表,是情緒變化的特征,教師要做到端莊中有微笑,嚴肅中有柔和,切忌由于各種原因所致的不愉快形之于色,如板起面孔,拉長臉。記得那次由于家庭瑣事,我心情一直不好,總是唉聲嘆氣,一改往日課堂上的談笑風生。結果那段時間課堂氣氛就非常沉悶,就連以往喜歡在課間問問題的學生也不問了,這多么可怕!一時的心煩而忘記了微笑,立刻在學生身上得到了回應,他們的內心純潔得就像晶瑩剔透的美玉,他們喜歡笑,也希望周圍的人們尤其是老師對他們報以微笑。我想,微笑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相通、彼此信任的橋梁,是微笑讓孩子們受到老師人格魅力與博大胸懷的熏陶和感染。
手是會說話的工具,教師應充分發揮手勢的表達功能,做到自然、舒展,節制活動的頻率,注意擺動的幅度,切不可手舞足蹈,或插入衣袋,或雙手撐在講臺上,甚至整個上身就趴在講臺上。教師的軀體動作,應當穩重大方,輕松自如,一舉一動都要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在初中生面前,不能用像對待小學生那樣摸摸他們的頭和臉蛋的動作,這會引起他們的害羞與反感。在與學生交談時,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雙手摟摟他們的雙肩,通過手傳遞給在困境中的學生以自信;當學生取得成績時,對初中的孩子我們以成人的方式握手致敬,以示對他取得成績的肯定賞識,通過手激勵他更加積極奮進。
“請給他一些掌聲!”“請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為某同學的精彩發言喝彩吧!”“掌聲響起來!”這是教師在課堂上經常用到的語言,并且帶頭鼓掌應該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文藝演出觀眾的掌聲能給演員以激勵,能渲染一種熱烈的氣氛,讓演員在熱烈的氣氛中更有激情的表演。課堂也如此,學生是主體,對學生精彩的表現教師帶頭鼓掌是喝彩,對困頓的學生鼓掌,是激發他潛在的激情,給他自信,一個充滿掌聲的課堂是充滿生命力的,是洋溢著人文關懷的,具有強烈肯定、贊揚意味的掌聲可以喚醒一個孩子的自尊、自信、自強的意識,給予他人生中一個嶄新的起點。
課堂教學是一種同時運用聽覺和視覺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言和肢體的和諧運用。教師進入教學時,應當用穩健、鎮定、自信的步伐,速度適中,服裝整潔,發式雅致,面帶微笑,這樣的體態,會給學生帶來自然穩重的風度,給他們留下親切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使學生的心里安定。在充滿靈性和稚氣的孩子面前,教師是長者,是朋友,是慈母嚴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以身體前傾側首的姿勢和學生展開交流,這樣能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在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老師有多么重視他、關注他,這種平等的精神力量會激勵著學生更加熱情地學習。
當然,教師在使用肢體語言時,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要恰如其分,動作幅度不能過分夸張,否則就喧賓奪主,讓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你的肢體動作上了,而忽視了對文意的理解。如有的教師上課太像演員表演,手舞足蹈,教室里穿梭不停,這都是過分分散學生注意力的肢體動作。
總之,語言是表達情感的工具,肢體語言亦然。教師不經意的一個手勢、一束目光、一種表情往往都會影響孩子,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微妙的變化。請讓我們用微笑表示友好,用眼神交流情感,用觸摸傳遞溫暖,用掌聲鼓勵自信……巧妙地運用肢體語言,能夠架起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讓教育直達孩子的心靈,讓教育收獲一個又一個春天。因此,我們教師要注重細節,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讓肢體語言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彰顯無窮的魅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