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體育家常課教學中,加強課堂常規的建立,合理運用口哨與音樂、樹立學生良好的體育規則習慣、構建積極的師生互動,合理組織教材與課堂教學等方面,對上好體育家常課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良好課堂常規的建立是上好體育常規課的前提
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是體育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保證,是教學質量提高的前提。只有強化課堂教學常規,嚴肅課堂教學紀律,才能建立穩定的教學秩序,進而保證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1.教師的課中常規
首先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用簡潔、清晰的語言,迅速組織學生進入活動練習狀態,盡量減少整隊和隊列隊形練習的時間,從一開始就讓孩子動起來,在孩子運動的過程中滲透課的內容與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做到關心愛護所有的學生,要對他們循循善誘,在適當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努力和學生共同營造一個歡樂的教學氛圍。在課的結束部分要對學生的課堂練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小結和講評,讓孩子們知道自己課中的表現,提出一些課后的學習要求,闡述下節課的教學內容,并且安排學生歸還體育器材和運動場地的整理工作。
2.學生的課中常規
在課中常規中,學生要在上課鈴響后,準時到指定地點集合上課。體育委員要及時地整隊,小組長配合體育委員檢查和監督班級情況,并及時向教師報告。
上課時,學生要專心聽講,仔細觀看教師動作示范和啟發引導,并積極思考,分析理解動作要領,有疑難問題及時提出,有機地將思維與練習結合起來。學生必須嚴格遵守課堂紀律,愛護場地、器械,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學習,努力完成體育課的各項目標。在課的結束部分,學生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對他人評價,并協助教師歸還器械和場地整理工作。
二、口哨、音樂的合理運用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活動范圍較大,加上室外教學環境的影響,攏音效果較差,教師如果僅僅靠口令對學生進行組織教學,往往會對嗓子造成過重的負擔。合理地運用口哨,對上好一堂體育家常課顯得非常的重要。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哨音的長短、次數的變化來代表教師不同的口令,進而指揮學生做出不同的行為。
三、良好體育規則的養成
我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為了能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體育課堂上來,在體育教學中運用了大量體育游戲,每當學生聽到要做游戲的時候,往往都顯得異常興奮。這個時候學生由于興奮,一般很難在意教師對游戲規則的介紹。起初我也沒有對學生在規則上做太多的要求,比如做“捕魚”游戲時,發現學生“上岸”后,并沒有算他們“被捕到”;迎面接力的時候,有些孩子已經站到了起跑線前,也沒有做出及時的糾正和調整等等。長此以往,發現課堂很難再很好地掌控,尤其在游戲的過程中,課堂紀律非常亂,最終沒有達到設想的教學效果。我反思過后,重新進行調整,關注孩子對規則的遵守情況,一旦發現違反規則的行為,立即給予糾正或請出游戲來,這樣課堂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積極的師生互動
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地發揮師生互動的作用。比如在整隊的過程中,教師在發號“抱臂看齊”口令的時候,讓學生聽到“抱臂看”的時候,立即接著說“齊”并做出動作,要比只做動作、不接口令效果好得多。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口哨等工具來與學生互動,比如在集合的時候,教師吹一聲短促的哨音“嘟”時,學生立馬拍掌一次,并口中念“快”一次;接著吹“嘟嘟”連續兩次短音,學生連續拍掌兩次,并口中念“快快”一次;再吹“嘟嘟嘟”連續三次短音,學生連續拍掌三次,并口中念“快快快”一次進行集合。這要比教師采用常規的集合方式效果好得多。
此外在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內容上,我們也要積極地采用師生互動,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只有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真正互動起來了,才能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變為現實。
五、對教材與課堂教學合理組織
教材是“死”的內容,教學是“活”的對象,我們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對教材作出適當的安排與調整,這樣才能達到兼顧全體的效果。因此,對教材的合理運用與組織,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很好考驗,也是一堂家常課好壞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們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不同層次運動能力上的差異,合理地組織教材內容,在教學中要做到分層教學,不僅可以兼顧每位學生技能體能的增長,還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氛圍,提高教學效率。根據學生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組織,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上好體育家常課顯得尤為重要。
上好一堂體育常規課,是我們體育教師一直不懈的追求,也是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必然需要。本文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結合教學實踐,找出能夠影響和促進其良好體育學習習慣達成的幾點因素進行論述,希望為我們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發展做一些參考。我們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潛心挖掘、沉下心來思考、細心地去發現、耐心地研究,把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這樣必定會上好我們的體育家常課,為中小學體育教育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馬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