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縣復式教學的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30個行政鄉(鎮),其中平川12個,丘陵10個,山區8個,共有小學382所(含教學點),有教學班1435個。其中有復式教學班196個(二級復式184個,三級復式12個),占總數的13.7%,在職小學教師3486人,復式教學教師200人,占總數的5.7%。復式教學教師中專及中專以下學歷164人,大專以上學歷的僅36人,占復式教師總數的18%。復式教學教師年齡趨于老齡化(具體分布情況見下表)。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農村復式教學也積極探索著實施課改的新措施、新途徑,在實踐中也出現了好多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在此提出來,并談一些粗淺的建議,誠與同行們商榷。
二、復式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觀念滯后直接制約著課程改革
傳統的教育觀念強調“師道尊嚴”,片面要求學生“循規蹈矩”,片面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且復式班課堂教學為防止相互干擾,教師特別強調學生“聽話”,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這些教育方式方法與《課程標準》精神是相悖的。例如,個別教師在直接教學時,怕自己講不深,講不透,一邊講一邊還要學生抄寫大量的《教師用書》中的“資料”;自主作業時,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生字、詞語、課文重復抄寫作業,最后還要求學生利用早讀、自習、課余時間進行背誦。
2.復式課堂教學模式陳舊
大部分教師上課時習慣使用舊的復式教學模式,雖然教學時間十分緊缺,但還是偏重于注入式教學,在使用新教材時,只注重單一性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總認為沒有時間對學生進行思維表達訓練,即使偶爾開展一點小討論,那也只是圖形式,走過場。根本無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落實新課標“三維目標”要求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3.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效果較差
復式班主要存在于山區,任課教師也大部分是當地民辦教師轉正的,年齡大,外出學習少,教學理論水平低,教學方法落后、簡單,在課堂教學中,難以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無效勞動多,盲目教學多,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4.對使用新教材、探索和實踐新教法脫離實際,盲目模仿
個別教師在復式教學中為了凸顯新教材、新思想,不考慮復式教學的實際,盲目模仿單式班教學方法,刻意追求“花”“新”“活”,或盲目使用電教手段,使復式學生相互干擾,部分學生最基本的基礎知識都沒有掌握;還有個別教師片面理解“學生主體”新課標精神,為張揚學生個性,廉價表揚泛濫,整堂課中都是“你真棒”“真聰明”等乏味的夸贊,對不正確或不恰當的答案也不批評或給予糾正。
5.個別教師在復式教學中忽視年級特點,教學目標錯位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自身素質對理解教材的影響,他們對教材吃不透,把握不住各年級教學目標,認為新課標降低了學習目標,教材內容也很簡單,因此,有的教師在中低年級語文教學中也只簡單地隨課文處理字詞,高年級也只熟讀課文、理解句子即可,對文章的基本分析、理解一概不提等等。長期這樣教學,怎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這些問題既反映了教師教學觀念的落后和復式課堂教學教法落后的弊端,也直接影響著新課改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如何改變這種落后、低效的教學現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是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研究的問題。
三、對改進復式班教學的幾點建議
1.要明確學習目標,轉變教育觀念
每個教師要樹立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新理念,要清醒地認識到“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沒學到”。要借助教師崗位培訓之機,大力開展在崗繼續教育,從思想深處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重建新課改教育觀、教師觀和人才觀。
2.要重視教師素質的提高
要改變目前農村復式教學現狀,必須堅持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原則,認真開展校本培訓活動,積極開展崗位基本功大練兵活動,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對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要創造性地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教研教改熱情,要搞好“傳、幫、帶”,耐心輔導他們的教材教法,使他們很快成為學生學習合格的指導者和合作者;對中老年教師要創造各種學習條件,讓他們走出校門去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的教學方式,逐步建設一支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復式教學教師隊伍。
3.努力改革舊的復式班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抹殺了兒童的本性,不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應該徹底摒棄。在課堂教學中,一是要恰當處理“直接教學”與“自動作業”的關系,切實注重直接教學與自主作業的和諧;二要注重新教法的學習實踐,要結合復式教學實際,大膽開展探索研究,不斷總結新經驗,從而改革舊教法,提高復式班課堂教學效率;三是要重視學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復式班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是復雜的、多層面的,我們每個教師都要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認真研究和解決課改實驗中的具體問題,課改工作才能全面、順利推進,達到預期的目的。
(作者單位 陜西省南鄭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