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時期的語言教育非常關鍵,所以,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教育活動,充分挖掘幼兒的語言潛力,通過創(chuàng)設好的學習環(huán)境,運用各種方法,給幼兒一個“要說”的感覺,從多方面拓展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幼兒;語言能力;語言學習環(huán)節(jié);心理特點
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就是幼兒時期,正是學語言、用語言的時期。只有幼兒在真正意義上學會講話,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在別人面前準確地表達出來,進而才能與別人任意交往,這也是接受別人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一種方法。因此,老師要從豐富兒童的生活著手,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下為孩子的語言發(fā)展營造氛圍,使幼兒個性的語言得到發(fā)展,語言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那么,幼兒園老師如何組織幼兒的活動、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呢?
一、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說的能力
人類的交往離不開語言,而語言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所以,在幼兒這個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如何讓他們?nèi)谌胍粋€有話可說的學習環(huán)境中,才是語言教學的重中之重。
對幼兒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所以我們應盡可能地運用有效方式來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觀察力與思維能力等。而在培養(yǎng)幼兒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時,不能僅靠他們機械的模仿,關鍵是語言的靈活運用,能夠舉一反三。依據(jù)固定模式而隨意地調(diào)換內(nèi)容,表達不同的意思,這是口語表達能力的最佳體現(xiàn)。為了讓幼兒的語言能力更強,盡快地學會普通話、聽懂別人的普通話,老師給幼兒提供良好的規(guī)范化的語言環(huán)境非常重要,讓幼兒在平時就要多聽、多說、多與別人交流,能清晰而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意愿。基于此,我們每天安排十五分鐘的語言活動,既讓他們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聽的習慣,又有一個說的習慣,從而提高他們對語言的理解與表達能力。此外,語言教育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在講故事時,我結(jié)合一節(jié)課的主題活動,不光讓幼兒聽故事,復述故事內(nèi)容,還要求他們能夠運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可以動手畫出故事,從而加深他們對故事的正確理解。對幼兒的語言訓練要調(diào)動他們學習語言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高興,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發(fā)展。
二、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培養(yǎng)幼兒規(guī)范的口語表達能力
1.游戲法
所謂游戲法就是指老師利用具有一定規(guī)則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訓練正確的發(fā)音、學會更多的詞匯和表達方式的一種方法。游戲也是幼兒語言形成、發(fā)展的一種重要方式,能有效地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是幼兒養(yǎng)成口語交際習慣的好方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地設計與幼兒生活有關的語言類游戲。比如在“傳話”游戲中,我先介紹了游戲方法與注意事項,然后找兩個聰明的孩子示范,我先告訴第一個孩子一個詞語,再讓他傳給第二個,然后再傳給第三個,每個學生說對一次獎勵一個小紅花。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說得最好。在游戲中,老師不斷地指導他們動腦想出一些自己知道的詞語,這種動手、動口的做法既豐富了他們的詞匯,又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讓他們體會了成功的體驗。此類游戲還有好多,這些游戲活動不僅豐富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豐富了他們的交往經(jīng)驗,增進了幼兒之間的情感,使其口語表達更富有感染力,同時,幼兒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
2.表演法
所謂表演法,就是指在幼兒老師的引導之下,幼兒學習表演一些有意義的童話作品,以達到提高口語能力的方法。表演法首先要讓幼兒正確理解童話故事、散文等作品內(nèi)容,并能做到熟練朗誦甚至背誦。指導幼兒要有正確的聲調(diào)、節(jié)奏朗誦與表演童話、故事,甚至一個讀的同時另一個幼兒能做出相應的動作。比如在“拔蘿卜”“龜兔賽跑”等故事,經(jīng)過老師的加工處理,中班或者大班的孩子們就可以表演了。我們在進行這方面的教學實踐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表演得很棒,他們模仿得很像,特別是在模仿大灰狼時,聲音大而恐怖,表演得淋漓盡致。
3.練習法
所謂練習法就是指老師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詞匯方面的訓練,可以運用同一個語言要素,如詞匯、句子、語音等,對幼兒進行某一方面訓練的方法。比如,幼兒在學習普通話時,有的受方言的影響很難改正,因此要進行大量的口頭練習。訓練時要注意方法正確,對幼兒有明確的要求,從簡到難,逐步提高學習難度。當然在訓練時還要注意不可機械地重復,這樣可能會使孩子感覺到枯燥,所以練習方式也要活潑一點,多變換方法,以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貼近生活,讓幼兒想說
幼兒的生活可以說是無拘無束,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情趣,他們在進行活動時處于一種自然、放松、自由的狀態(tài)。如果我們把幼兒教學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效果就會非常好。用貼近于生活的教學方法,能有很多機會對幼兒進行必要的語言活動教育,從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既感到自然又感覺熟悉有趣,不管是正確的活動還是比賽,他們更樂于接受,因為這是一種沒有任何妨礙而自然的交流活動。比如,我在語言教育時,根據(jù)幼兒的原有水平與興趣特點,設計了幾個主題活動,讓他們有說的機會,在說中體驗到樂趣。如“我是飯店報菜員”“今天我來領讀”“我會作詩”“我當天氣預報播音員”等都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機會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但要求老師要善于引導,如果引導得法,幼兒的語言能力很容易就開發(fā)出來。這樣能對他們的生活有一定的影響,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能在直接感知中豐富知識和發(fā)展語言。
四、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
教師要多利用學生的視、聽、講、做感官,綜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這里所說的“視”,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些實物、圖片、視頻等讓幼兒先觀察,并用這些事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如果要提供圖片,所選擇的圖片一定要鮮艷、線條明了。所說的“聽”,就是聽老師的語言描述或者插放的音頻,對某一事物進行啟發(fā),引導幼兒學習,或者老師做一些示范等,讓幼兒充分地感知和領會。因此教師面對幼兒講話時,節(jié)奏要鮮明,語速適中,示范正確,說好普通話,正確的聽為下一步的說打好基礎。所說的“講”,就是幼兒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認識要表達出來,讓大家聽。所說的“做”,即動手能力,教師給幼兒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間,并提供相應的機會,幫助幼兒去想,從而構(gòu)思出完整、豐富的畫面,用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四方面必須有機結(jié)合,適當?shù)剡\用于教學,從而使幼兒獲得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良機。
綜上所述,我們?nèi)魰r時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全面地考慮、探索語言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注重生活中的每一次交流時機,充分挖掘潛力并加以引導,幼兒的語言能力就一定能迅速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熊彩云.幼師《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指導》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J].考試周刊,2007(11).
[2]陳秀華.開啟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發(fā)展的通道[J].素質(zhì)教育論壇,2009(2).
[3]孔祥艷.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及教育策略[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07(4).
[4]張琴,吳小青.在多種活動中發(fā)展幼兒語言[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5(12).
[5]曾錦璇.多渠道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3(8).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花園新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