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理論文字抽象難懂,讀起來枯燥,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是“一根粉筆,一本書”的現狀。實際教學中,政治課或者引不起學生興趣,或者效果不好,或者只能使學生硬背一些死條條,主要原因就是教學方法太過呆板、陳舊,課講得干巴巴,令學生感到索然無味。下面是我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希冀與各位同仁共勉和商榷。
一、談話法
用談話法引入課題,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導入新課的方法。例如,我們在講“公民受教育權利義務”一課時,教師可直接說:“同學們知道作為公民有哪些權利?是只有權利沒有義務嗎?那公民接受教育到底是權利還是義務呢?帶著這些問題,請同學們先打開課文,看一看,同學們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是在盡父母給我們的義務嗎?”我覺得即使是最常見的談話法引入教學,也最好不要平鋪直敘,堆砌干癟詞句,缺乏新意和生動,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二、故事法
運用與新課內容有關的配樂故事導入新課,讓學生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境中積極思維,產生具有時間和空間跨度的道德認識。例如,教學“公民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時,先介紹一案例:1998年9月的一天中午12點左右,中學生范某放學回家,走到一座高層樓下時,突然從樓上掉下一花盆,正好砸在范某頭上,送醫院后,經搶救雖保住了性命,但卻成了沒有知覺的植物人。經了解,花盆是這座樓8層一住戶劉某放置于陽臺上的,在晾曬被子時不小心將花盆打翻,墜下樓去砸傷了范某,問:誰應該承擔范某的損失?為什么?學生的思維循著教師環環相扣的問題進入新課。
三、模擬案例法
小品喜聞樂見,很受群眾歡迎,教師若仿照小品,緊扣教學內容,給學生編導一具體案例,并設計一些定向問題,就能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沿著教師的意圖定向觀察思維。例如,教學“妨害社會管理秩序行為的處罰”時,讓學生表演:(1)一學生趙某丟了自行車,懊惱之極;(2)自由市場趙某遇到一位兜售私車的陌生人;(3)趙某見私車是變速車,又便宜,明知來路不正,還是買了下來;(4)后趙某被派出所沒收了車,又受了罰,自嘆晦氣。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教師提問:(1)趙某該不該買私車?(2)買私車會有什么危害行為?若你碰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自然而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對新課的學習中。
四、圖片情景切入
中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主要取決于興趣。政治課抽象、枯燥、難懂,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如幻燈片、錄像、光盤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新穎、趣味、直觀,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生動活潑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五、演示法
教師指導學生模擬“現在開庭”,即興表演法院開庭審理一具體案例,導入新課。例如,教“法律打擊侵犯公私財產犯罪”一課時,教師讓幾個同學分別扮演法官、審判官、律師、被告,審理一起某市一領導干部貪污受賄案。這種方式既有說理,又有學生自己正、反面的例子印證,說服力、感染力強,引導學生把從課本中獲得的道理,參照、對比、強化道德認識,通過判斷是非、自查自糾,實現自我提高。
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探究過程的教學,并提供機會讓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最終創新我們的教育,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