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目標和要求,其中指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創造性思維是思維活動的高級水平,即指人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從問題中找出新關系,尋求新答案的過程。這種思維具有新穎性、獨創性、發散性。還指出:“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同時又要求:“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美術活動則是幼兒開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最佳平臺之一,所以,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對幼兒的美術表現力和創造力都有很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
一、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一貫強調教育以生活為中心,要以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兒童故事、兒童游戲作為教育幼兒的教材,以教、學、做合一的方式實施教育。我在幼兒繪畫教學過程中從生活出發,去細心地發現幼兒樂于表現的內容,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去表現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聞到的、嘗到的事物。羅斯菲爾德說:“通過觸覺、視覺、聽覺的直接體驗,可以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和觀察力。”而想象力和觀察力是繪畫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在幼兒園的實際教學中結合幼兒美術知識技能,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使幼兒產生不同的藝術感受和情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善于創造新穎、獨特的方法,開啟幼兒思維的門扉。
二、個性化
孩子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無憂無慮,他們既有自己的煩惱和委屈,也有自己的抱怨和不平,但這些煩惱與心事又往往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和關注,或者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是怎么回事,這時畫畫就成了他們傾訴情緒、情感的唯一手段。爸媽吵架了;因大人工作忙冷落了孩子;或者被爸媽逼著去彈琴、去參加什么補習班、培訓班;心愛的玩具找不到了;寵愛的小動物死了;和同伴鬧別扭了……這些內容又經常會出現在孩子的繪畫內容中。
可見,美術作為“比語言文字更早被兒童用來表述思想、宣泄情緒,想象和創造自己世界的一種有效途徑”的功能不能被忽視。
三、園本化
在上小班音樂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時,我大膽地把幼兒推到前面,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去嘗試學習小雞出殼時的舞蹈動作,使幼兒在情感、個性、智力、創造等方面獲得和諧發展。孩子們對小動物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小小問我:“何老師,我喜歡小恐龍,小小開出小恐龍好嗎?因為我家有一只可愛的小恐龍,開出一只小恐龍,再開出一只大恐龍來好嗎?要不我還可以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小小可愛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好啊,當然可以!小小真愛動腦筋!不僅會唱歌,還會創編歌詞呢。那等會兒我們都可以畫一畫,你想開出什么來,就畫什么,好嗎?”這下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了。他們即刻三個一組、五個一群,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家。畫的畫、唱的唱、跳的跳、演的演。在教師的鼓勵下孩子們敢于對已有的知識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游戲化
皮亞杰曾說過:“兒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樣有效地滿足他個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它具有一個可資利用的活動領域。在這個活動領域中它的動機并非為了適應現實,恰恰相反,卻使現實被他同化,這樣的活動領域便是游戲。兒童進行的游戲很多,繪畫也是這種游戲的一種方式。”在美術活動中,我運用故事、謎語、做做玩玩等游戲,使幼兒獲得愉悅、新奇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意象。
實踐證明: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將游戲融入繪畫中,使游戲與美術創造緊密結合,能讓幼兒大膽質疑,大膽創造,甚至異想天開,我為幼兒豐富的想象與創造性思維所欣喜、嘆服!
在實踐的過程中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日漸豐富,作品富于個性表現。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所培養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將會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頭腦中、思想里,為今后的生活、學習、工作發揮重要作用。
耕耘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上課時我帶他們畫春天的花朵、夏天的夜空、秋天的樹林、冬天的白雪。我陶醉其中,雖苦猶樂。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