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是新課程背景下深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那么,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構建出高效的語文課堂呢?我在十二年課堂教學中,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引下,結合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總結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個人見解,和大家分享。
一、激“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特別注重導入激趣這一環節。而我們常用的導入方法有設置問題法、引用名言法、成語接龍法、講述故事法、猜謎語法等。
二、重“疑”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在《論語》中強調學與思的辯證關系。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強化問題意識,是造就創新人才的關鍵。學生學會了質疑,猶如掌握了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他們就會學得積極、主動。學生由被動接受的“容器”變成主動獲取的“探索者”,獲得了終生受用的學習能力。
三、巧“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高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上尤為重要。新課改強調學生自主討論學習,不等于可以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最高效、完美的課程應該是讓教師成為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根據學生心理的、情感的、認知的需要,隨時做出富有創意的調整。在每堂課上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輕松完成當堂的學習任務。
四、精“問”
問題是學生不斷探究的動力,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具有多層次性,
所以,問題的精心設計在一堂課中至關重要。首先,問題的設置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環環相扣。其次,問題的設置要考慮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教師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綜上所述,在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激發學生的的學習興趣,加強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精心設計問題,優化教學過程,才能使師生既省時省力,又能收到好的課堂效果,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最大的提高,才能構建和諧、高效的新課堂,展現課堂新活力。
(作者單位 重慶市武隆縣廟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