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長班學生是高中生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愛交往,自我意識比較強;喜歡新鮮感,思想上帶有片面性和不穩定性;行為習慣改變周期長等。由于這些特征的存在,高中特長班的德育管理往往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的情感、精力。我從2009年9月開始擔任特長班的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兩年多,在與這些孩子們的接觸中,逐步對特長班的日常管理工作有了一些感觸。
一、立足常規管理,努力實現學生自我教育
特長班的日常管理和其他班級一樣,仍要求班主任從具體的事務做起,但是,特長生的自我意識明顯高于普通學生,利用得好可以促進班級管理,否則就會成為班級管理的障礙。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引導特長生“自我教育”,我注意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引導的過程注重多謀劃、多關心。1.多謀劃。一個班級的核心是班委會。當把一項具體任務交給班委會,要幫助他們謀劃,這種謀劃是朋友式的、平等的,它的前提必須是充分相信他們的工作能力。事實證明這種平等參與謀劃的做法是成功的,不僅每次活動都出色地完成,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而且鍛煉和培養了一批學生骨干力量。2.多關心。特長班的學生,由于生活條件優越,受到的挫折很少,因而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首先,思想上要關心,及時發現錯誤思想苗頭,關心他們的思想動向;其次,學習上要關心,不但要關心智力因素,更要關心非智力因素。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生活上的關心、感情上的關心,老師的關心無所謂“好生”、“差生”之分。這樣促使學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心理,以達到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與時俱進,實行民主化管理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實現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的關鍵在于學生的自我教育。德育教育是師生互動的雙向作用過程,要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使學生在管理實踐中增強責任感,發展自我教育能力。
在班級管理上,我建立了以班長為首的層次分明的管理體系,實行以班委會為核心的學生民主自治。學生民主自治的主要內容有:1.在民主的基礎上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2.通過開展有計劃的以班團活動課為主陣地的、課內外結合的,內容豐富、新穎多樣的教育活動,把思想教育、優化學習方法、學會認知、學會做事等統一起來;3.形成師生溝通交流的多種渠道,使教師能了解學生個性,把重視個性、發展個性與形成班級良好的班風協調起來。
三、注重德育內化,構建德育轉化的縱深策略
特長班里面往往有一些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學生(后進生),這是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難點。對這部分學生的轉化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班級管理的成敗。
對后進生要營造溫暖集體,滿足歸屬心理需求。任何一個后進生都有一種歸屬的心理需求,都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關心,如果我們滿足他們的這種需求,就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樂于接受教育,轉化就水到渠成。
四、追求藝術性,致力德育的生活化
首先,構建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在新課程時代的班級管理中,構建個性化的班級文化,集體本身可以成為一種最有效的德育課程資源。構建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其實質就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集體的能量輻射每一個個體,形成“教是為了不教”的良性循環。
其次,以智育為切入點,突出德育核心。我鼓勵學生用真情寫下《班級日記》,讓《班級日記》成為師生思想互動的切入點,成為班級輿論的陣地。
第三,關注學生個體,注重德育教育的個性化。特長班里有很多個性鮮明的同學,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我注重個性化人格的培養,鼓勵學生敢于對班級管理提意見、講看法。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中特長班日常管理工作的探索,我深知特長班的管理與教學是辯證統一的,只有科學合理的特色管理和教
學相結合,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帶動各學科教師共同努力,特長班教育才能真正地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亮點。
(作者單位 安徽省蕪湖市田家炳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