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工作幾年來,我在學習與教學過程中,在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在向同學科教師學習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反思,總結自己在教學上的一些做法,力求不斷地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以便實現高效教學,現就我的教學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討。
在聽力方面,我采用的是課前五分鐘練習法。在平常的教學中,每天課前五分鐘我都會給學生布置一段聽力練習。當然,僅此練習肯定是不夠的,我也會安排其他自習時間做一些與課文、單詞相關的聽力訓練。
在課文閱讀方面,我比較注重語篇教學,設置不同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及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和理解;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整體結構。而且有了語感,對課文的理解很自然地就逐漸跟上來了;有了語感,改錯和寫作的水平也能不斷地得到提高。
在知識點方面,備知識點時我力求讓有限的課堂時間真正成為學生參與的語言訓練過程。語言需要大量的模仿和操練,所以備課時,在所講的重要知識點后面我都會設法在教師用書上或在網上找些適合學生做的練習題,把以講為主變為以練為主,讓學生通過模仿、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改變學生當聽眾的習慣,盡量變少數參與為人人參與;變偶爾練為全程練。畢竟不下水是永遠也學不會游泳的。
在課堂方面,課堂是備課內容的實踐與檢驗。課堂上也是以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為落腳點和衡量標準,對此,我有以下做法:(1)要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任務,讓他們知道老師會聽寫檢查什么,會學哪部分內容。(2)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定不把因作業或個別學生的事情而產生的不愉快的個人感情帶入課堂,個別問題課下個別解決,因為整體的訓斥多數情況下于事無補,反而會影響教學進度和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不斷地思考,分析解決問題來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技巧和能力。(3)對于重難點的講解部分,舉例時,我盡量使例句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并使用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能自己造句就自己進行原創,因為自己造的句子結構簡單明了,學生一看就明白。(4)課堂上關注每個學生,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上課容易分心走神,多叫他們回答問題。
在寫作方面,我給學生布置了兩種“特殊”的作業:(1)從當天所講的詞匯當中選出幾個讓學生造句,鼓勵學生發揮想象,盡可能寫出一些貼近生活,又很幽默的句子,我改完作業后,特別要把有些學生的“美文佳句”用電腦投影出來讓學生一起欣賞,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還可以借機讓他們猜猜是誰造的句子。(2)學生可以把當天所講過的詞匯任意選擇三五個,用這些詞或短語寫一篇50字左右的小短文,對于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三五句不少;基礎知識較好的學生,十句八句不多。誰寫得幽默風趣又符合情理,就做范文來講評,提高學生編故事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效果尚佳。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單詞記憶方面,我除了平時慣用的聽寫訓練和聽讀訓練外,還嘗試著用以下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1)書寫訓練。俗話說,話說三遍,不如手寫一遍,學生在寫單詞時,也是在大腦里做一個刻錄的工作。我要求學生再記單詞時,必須邊讀邊寫,然后再把單詞遮住,說出或寫出相應的漢語翻譯;也可以反過來進行記憶。有時,也要求同桌之間互相出題,讓其中一個隨機從本單元已學過的詞匯中寫十個單詞,另一個寫十個漢語詞匯,然后交換后要求對方寫出相應的英漢詞匯,互相批改,打出分數,沒有合格的自己定一個補救措施,讓他們知道:要想記得好,就要多投入。(2)聽寫方式靈活多樣,變任務為習慣。聽寫時,我除了采用傳統聽寫方式外,在做課本上的聽力訓練時,把材料打在課件上,把文中的關鍵單詞挖空,然后以適當的語速讀兩遍或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填寫出所缺的單詞。每一單元即將結束的時候,把課本里黑體的短語、詞組或重點句型歸納整理出來,打在幻燈片上,讓學生看漢語寫出相應的英語,定期訓練,使聽寫訓練成為一種習慣。
在作業方面,作業是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與鞏固,學生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都會在作業中體現出來。作業的布置和檢查方面,我的原則是:(1)量要適中。(2)作業布置具體化,使學生知道作業要求,不但知道作業是什么,還要知道作業應完成到什么程度,是會寫,還是熟讀,會寫哪些,要熟讀哪部分。(3)只要布置作業,就一定會檢查。尤其是課前的聽寫和背誦部分,對于這種學生應掌握的基礎知識,要堅持抓,不放松;如果做的是習題,課堂上暫無時間處理時,也要收集一部分學生做的題看看,主要看他們是否認真完成;發現問題及時與學生溝通;對于難度較大的題目,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作業,課上利用時間統一詳細講評每個錯誤;對于學生不該出現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糾正。
最后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向同學科的前輩們請教學習。因為我深知我之所以能夠在教學上有所進步,除了我個人的努力之外,我覺得更離不開他們的處處幫助和指導,是這個團隊提供給了我成長所需要的沃土和空間。
(作者單位 重慶市涪陵第十七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