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實施數學創新教育,就是創設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獲取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只有創新才能讓數學教育有更大的發展。
一、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思維要創新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到培養的,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得到發展的。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是知識的傳遞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者。如今,教師要轉變觀念,應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多鼓勵學生去探索問題和思考方法,課堂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主陣地,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創新思想。小學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要盡量做到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嘗試,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和自信。要因材施教,分層次設計教學目標,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獨特的才華。
二、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創新
一節數學課的教學效果如何,教學方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摸索出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同時,要積極構建民主和諧的創新課堂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創新、樂于創新。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過程越開放,思維發展也就越充分。
三、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挖掘教材的多種因素,吃透教材,鼓勵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多側面、多方向思考問題,使他們具有比較、分析、推理、歸納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聯系、想象、直覺等非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在教梯形的面積時,就鼓勵學生根據已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圖形的面積和梯形面積,讓學生提出或發現問題。經過思索、討論,有學生好奇地提出:梯形面積S=(a+b)h/2,三角形面積S=ab/2,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能用上下底的和與高的乘積的一半去解決。這個學生從側面提出的問題其實已“創造”出一個新的知識: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面積統一成一個求積公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關鍵就是教師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自己先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由此帶動學生,才能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一代創新人才。
四、數學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要想很好地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創新教育,教師必須首先堅持教學民主,在課堂內營造民主、平等、充滿信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欲望,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創意。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能夠集思廣益,活躍氣氛,進行探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潛能,開展創造性思維。
五、數學教師要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鼓勵創新
評價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進步與變化。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主要實行激勵性評價,不論是課堂提問、做作業,還是其他教學活動,教師要善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不斷創新的欲望和需要。
數學的真正價值在于發現生活中的問題。要實現這一價值關鍵在于教師能不能用自己的智慧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創新空間,真正達到創新教育的目的。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旗大楊樹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