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往往只是單一的評價標準:教師給出要求,學生完成任務,符合要求,畫得“像”則是好的作業,“不像”則是低分。教師是裁判,范畫是標準,畫得像不像,材料使用得熟練不熟練,線條是否流暢……這么單一的評價標準讓學生逐漸失去自信,慢慢地對繪畫喪失了興趣。我所任教的學生,大多數沒有任何美術基礎。如果在美術課中,教師按照自己的意識來評價學生的答案或評價學生作品的好與壞,可能會無意間消磨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能力。這樣的作業評價,如何能培養出具有強大創造力的學生呢?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行為是由獲得、轉換、評價三個過程組成的,應當廣泛使用“發現”法。使學生主動地、有興趣地產生學習的行為,培養他們獲得知識和創造發明的能力。
美術評價的重點是激發學生的自主評價。這一點在課堂內尤其重要,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提高美術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讓學生自主上來評價自己是對學生的尊重,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自我反思,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教學質量。當發現那些學習上不是那么出色或不投入的學生,可以真正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美術評價中,一起幫助尋找他的優點。這樣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評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后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自主反思。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相互關懷,相互鼓勵;課堂內的評價只有讓全體學生自主地投入其中,效果才能真正地充分顯示,而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
課堂評價及其重要,課后作業更是馬虎不得,它可以幫助教師發現在課堂上發現不了的問題,可以幫助教師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但這樣還不夠,單純的相對評價會讓基礎弱的學生漸漸降低自信從而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所以,我同時采用了個體內差異評價法。個體內差異評價是以評價對象自身狀況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的評價方法。在這種方法中,評價對象只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包括自身現在成績同過去成績的比較,以及自身不同側面的比較。在看作業時,我不光分出優秀作業,還分出一部分進步作業,也就是說,在看每一個學生的作業時,要和他上一次或更早的作業作比較,找出進步之處,獨特之處,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會有受到表揚的機會,會使其更有信心更加努力。
靈活運用美術作業的評價方式。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應該以趣味性的活動為主,而高年級的學生就比較適合思考性的評價方式了;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要求設置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方式;根據班級學生不同的基礎制訂個性化評價方案。總之,美術課堂教學評價就像一股無形的力量,靈活個性的評價方式必將高效促進學生美術學習的不斷進步。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縣錢清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