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了解標題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入地閱讀理解文章。感知內容將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奠定基礎。研學技法在于更好地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品讀語言應該是現代文教學的本行。學文悟道應該是現代文閱讀教學的精髓。
關鍵詞:釋題;感知;學法;品言;悟道
一、釋題
文章的標題猶如眼睛,對讀者閱讀、理解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胡適《我的母親》,標題交代了文章的寫作對象——我的母親;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標題交代了文章的寫作順序——空間順序等等。
讀者了解了現代文標題的一些特點和作用,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入地閱讀理解文章。現代文教學有必要向學生介紹一些標題的命制特點和意圖。
二、感知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現代文教學要“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
瑪麗·居里告訴讀者這樣的“信念”:科學工作者的宗旨不是“謀求物質上的利益”,而是探求真理;科學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寧靜、需要時間;科學研究需要獻身精神(始終如一的目標,堅定不移的信心,堅韌不拔的意志,持之以恒的勤奮。)整體感知,把握了基本內容,將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奠定基礎,這是教學現代文的必需。
三、學法
我這里要說的寫作技法屬于廣義的藝術表現手法,它包括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包含表達技巧。初中課本里涉及的常見技法有: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征、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托物寓意、以小見大、詠物抒情、情景交融等等。現代文的教學離不開對這些技法的學習研究。研學技法在于更好地“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品言
“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這是課程標準給我們教學者的明確指向。
《亮劍》(都梁)中的主人公李云龍對政委趙剛說:“你命令一營把山頭拿下來,說:一營長,請你組織部隊進攻那個山頭,攻不下來我要處分你的。這種軟綿綿的話會影響部隊的戰斗力的。你要這么說:一營,把那個山頭給老子拿下來,奶奶的,拿不下來我剁了你狗日的。聽聽,這多提氣。部隊一聽這話,馬上嗷嗷叫。”(不是要學罵人的話)在那時、那地、那境,李云龍的話就能夠“提氣”,就最具“戰斗力”,讓學生讀語言、品語言、用語言應該是現代文教學的本行。
五、悟道
古人云:文以載道。何以為“文”?何以為“道”?文,即文章。道,即生存之道,生活之道,為人處世之道,教化育人之道(富有人類良心和社會責任感)。
從《香菱學詩》中,可以學得香菱誠懇拜師求學之道,苦學樂學善學之道;也可學黛玉循循善誘育人之道,詞句新奇為上、“不以詞害意”作詩(文)之道等。從《敬業與樂業》中學得“敬業樂業”為人類理想生活之道。
“文道統一”。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現代文閱讀教學要始終抓住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學文悟道應該是現代文閱讀教學的精髓。
總之,現代文閱讀教學要教會學生:釋題,感知,學法,品言,悟道。
(作者單位 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鄉民族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