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學教育中,課前演講有較好的育人效應。這主要表現在課前演講對學生知識能力儲備、思想道德情操、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競爭能力都有比較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課前演講;育人效應;淺析
語文教學是初中學科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它對學生知識能力的積累以及道德情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雖然自己從事了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但仍然對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感到棘手,每一年面對所教班級的學生,自己總是想方設法在語文教學上下工夫。通過近幾屆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讓學生在課前進行3~5分鐘的演講具有比較好的育人效應。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對學生知識能力儲備的提升作用
每個學期,在開學初,我總會給學生布置課前演講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讓學生下去圍繞相關話題準備一些材料。在這種要求下,學生就會不斷地提高閱讀量,這樣,平時不喜歡讀書的學生也動起來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真不假。有許多學生還把在查找資料過程中搞不清楚的問題拿來問我,我也會不厭其煩地給他們答疑解惑。通過這些做法,學生就儲備了更多的知識問題,提高了求知興趣,也就不斷地增強了知識儲備。
二、對學生思想道德情操的促進作用
學生去準備演講的過程,也是一個思想修養不斷提升的過程。因為在演講材料的準備中,學生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由于他們認識水平的局限,有很多思想觀點,道德水平肯定會對他們產生影響。當我教學生學到《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許多學生更是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因為他們認識到,父母為他們的生活、成長而頭發慢慢變白,臉上爬滿皺紋,甚至腰也在慢慢彎了的時候,自己應該努力學習了,因為只有自己的學習進步了,家長才會高興。自己以后有了出息的時候,才有能力去贍養自己的父母,才能讓他們安享晚年。否則,自己的父母可能會一生操勞,但卻無法體驗幸福。
三、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個人認為,演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表現。第一次上臺,有許多學生連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出來,表現總是讓人失望。主要原因有:知識儲備不夠,準備不充分,一上臺,先前記得的演講詞便會忘得一干二凈;有的人是因為緊張,沒有在這么多人面前發過言,有時說的話就連自己恐怕也聽不到;有的人由于平時隨便慣了,上臺之后,站成什么姿勢,手放在哪兒,總會有許多不雅的動作出現。由于自己也需要面對其他同學,為了克服上述問題,在準備演講的過程中,學生會積極琢磨演講技巧,甚至學習、模仿他人的演講方法;為了演講時不掉鏈子,他們還會自己“預演講”,這樣就提高了演講的熟練度。
通過多次上臺實踐之后,許多學生就不再那么不知所措了,也不再只會背講稿上的內容,而是容易慢慢地學會了把自己的情感滲透到演講當中去,甚至有不少學生的肢體語言也豐富起來了,自然演講所產生的效果也就越來越好,臺下的掌聲也就越來越熱烈了。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四、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競爭能力
因為平時的作文,許多學生只會讓老師看,不愿意給其他同學看,而通過演講這種方式,同學之間就會互動起來,交流面就拓寬了;學生準備演講就不敢馬虎了事,如果寫得不好,其他同學就會笑話。所以,寫起來就會相當認真,當有不懂的問題,就會請教同學,更多的學生則會請老師幫忙修改。時間一長,作文水平也就隨之慢慢地有了進步。當發現別的同學上一次的演講贏得了熱烈的掌聲,他也會不甘示弱,總會下來做精心準備,想要力求超過其他同學。這樣,他們的競爭意識也就提高了,甚至有的人想到了在學習上也要超過其他人。所以,學生也就有了強烈的競爭意識。
總之,這么多年來,我覺得課前演講這個辦法很不錯,它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能更好地協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應。
參考文獻:
[1][美]史迪芬·盧卡斯.演講的藝術.俞振偉,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1.
[2]嚴育洪.這樣教書不累人.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0.
[3]廖玉蕙.寫給語文老師的書:如何教出精彩的語文課.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07.
(作者單位 云南省鎮雄縣雨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