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新課標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也隨之改變,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是當前教育背景下課堂的主線。音樂對于審美情趣以及思想情操的提高有推動作用,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傳統教育模式下,音樂課堂沒有發揮其教學作用。新課標提倡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把握課堂節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音樂課堂
一、師生互動式音樂課堂的含義
課堂互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為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共同發展,具體教學情境中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性的培養。音樂課堂互動模式就是在音樂教學理論的引導下,為展開音樂教學進行的師生交流性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進行主動學習。
二、師生互動式音樂課堂的構建
1.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
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是教師主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高,教學效果不明顯。新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思維感性化,教師的教學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課堂上師生的良好互動關系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影響。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換位思考,解決學生學習上的難處,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從而建構輕松和諧的課堂,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2.教學環境的營造
教學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因此,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助于構建互動式的教學課堂。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得到聽覺上的愉悅感受以及精神上的滿足感,音樂的欣賞需要良好的教學環境。良好的教學環境不僅能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升教學效率。因此,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結合,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活力。教師在學生的自由學習中融入及時的評價與反饋,鼓勵學生進行音樂的主動性學習。構建和諧課堂,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環境,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建立師生互動式音樂課堂。
3.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
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教學是填鴨式呆板的灌輸,學生就像一臺設定好程序的機器,進行死板的記憶復制。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辛苦,學生學習痛苦,教學效果不出彩。素質教育下提倡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學生在與教師進行互動的過程中積極思考,開闊視野,培養學習興趣。音樂教學中開展課堂互動活動能加強學生對所學的音樂知識的理解記憶,內化為自身學習知識,從而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自身個性進行因材施教,同時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健康成長。音樂教學中,優美的音樂作品可以激發學生二度音樂創作的熱情,學生在欣賞感悟音樂時進行思維感悟,從情感體驗到理性感悟,結合自身音樂靈感,對音樂作品進行三度音樂創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的自我表現,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音樂歌曲創作。根據學生的競爭心理,鼓勵學生在舞臺上展示音樂的學習成果,通過表演的形式進行比賽,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不僅是在教學過程中鼓勵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互動,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教學渠道參與教學準備。
4.把握課堂節奏
音樂教師的教學需要結合學生具體實際情況以及具體教學內容進行課堂節奏的掌控,在課堂上融入一定新的教學知識與內容,結合教學目的進行針對性設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梯度性設計,按照教學內容由易到難的節奏循序漸進,讓學生的學習在思維認識上有一個量的積累,從而達到質的升華。音樂教學要根據學生學習狀態進行課堂教學安排,學生學習氣氛太過活躍時,教師應安排一些安靜的學習素材進行課堂氣氛的調節;反之,氣氛過于靜謐時,教師要結合情況安排趣味性強的教學內容。從課堂教學節奏上進行師生的互動,構建互動式音樂課堂。音樂課堂的主動權交予學生,學生自由組合,進行音樂歌舞表演,教師從中進行引導教育,開辟互動式音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杜金菊.論互動教學在聲樂課堂中的應用[D].河南大學,2009.
[2]顏銳.讓音樂課堂“互動”起來[J].西江月,2011(34):33.
(作者單位 山東省膠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