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教師就必須注重學生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的培養。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教育投入越來越多,教學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學通過自制教具的運用,能調動學生探索身邊物理現象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由于實驗器材都是喜聞樂見的,學生容易接受,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下面就自制物理實驗器材對教學的促進作用談一些我個人的看法。
一、對自制物理實驗器材要有正確的認識
人們認為現在教學條件好了,有國家給學校配備了實驗器材,沒必要自己動手做實驗器材了,但配備的實驗器材雖又全面又方便,可有優點也有缺點,由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不同,統一用這些器材,效果就不同了,而自制物理實驗器材卻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點,學生學習之余可以自己動手做,體驗物理探究過程,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又減少了器材損耗,一舉多得。
二、自制物理實驗器材的原則
自制教具的器材選擇要注意的是,平時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材料甚至是廢棄物,學生容易找到,一般都是采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材料包括一些廢棄物,同時增強了環保意識,比如,木板、木塊、塑料繩、篩子、水、雞蛋等因陋就簡地制作具有當地特色的各種各樣的教具。如,研究音調影響因素時,可以找一段竹子、一根鐵絲、一團棉花,鐵絲一端纏上棉花,竹子側面開一個小孔,帶有棉花的鐵絲插入竹子中,上下拉動,另一端用嘴吹,發出的聲音音調變化明顯,實驗器材簡單,學生容易找到這些器材,同時操作也簡單,學生在玩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自制教具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
1.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富有好奇心是這個年齡段中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導他們去探究,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習物理知識變得輕松、愉快,比如,講聲音的特征,可以安排學生自己找哪些物體可以發出聲音,看哪個學生找得多,看發出的聲音是否一樣,不一樣的話,哪些地方不同,上課時可以帶來給同學看看,并演示給大家,然后學生評比,評價高的給予獎勵,這樣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及探究精神,學生學會了學習方法,使學生終身受益。
2.提高了學生的探究技能
物理本身就和生活結合比較緊密,生活中很多問題都需要物理知識解決,這樣培養了學生探究的技能。
3.善于應用自制教具
現在上級配發了不少實驗器材,條件改善了,但學生沒有“親切感”,我們可以運用自制教具做一些有益的補充,現代教學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例如,在講《光的直線傳播》時,介紹小孔成像形成原因,安排學生自己回家做照相機,結果有易拉罐做的、紙筒做的,五花八門,這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掌握了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類的發展是通過不斷地探索總結取得進步的。同樣,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也要讓學生經歷這個探索過程,培養他們鍥而不舍的精神,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通過自制教具的運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當然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和課本匹配,不要機械地使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鎮昭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