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之本,加強和重視德育才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此,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做到身正為范。同時作為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每個變化,及時發現問題,正確地引導,細心地了解孩子的個性特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營造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促進家庭德育的有效開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庭德育;身正為范;因材施教;民主氛圍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道德教育又是家庭教育之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往往只注重孩子智力的開發,而忽視孩子道德品質的發展。俗話說:“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每一個家長都要具備科學的家教知識,具有符合時代特征的現代教育理念,給孩子良好的道德教育,教會孩子如何做人,這也是家長的首要職責。然而目前“重智輕德”的教育價值觀使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上出現致命的失誤,甚至致使孩子尚未成年便走上了犯罪道路。所以加強家庭德育勢在必行。
青少年正處在身心快速發展時期,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尚未穩定,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家庭德育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父母加強自身修養,做到身正為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父母的品質是家庭教育的保證,因此說,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全面發展取決于父母在孩子面前怎樣做人,取決于孩子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的關系和社會環境。”古時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也充分說明父母的良好品質對孩子品德發展的重要意義。所以身為父母要加強自身修養,時時刻刻以身作則。
二、關注變化,了解品質
人們常說“知女莫如母,知子莫如父”,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寶,父母對孩子是了如指掌的。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有的孩子在家里和外面表現得不一致,在父母面前是一個模樣,而在外人面前又是另一副模樣。到了青春期,孩子更愿意保留自己的私密空間,做父母的如果不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衣著等方面的變化,不聽取多方意見,往往會蒙在鼓里。例如,有的孩子逃學了,就說學校放假了;假裝閉門學習,而實則上網玩游戲或聊天……凡此種種,父母不留心是很難識破真相的。因此,作為父母要深入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品德素質,關注他們的點滴變化。
三、依據個性,因材施教
家長了解孩子的品德素質之后,就要考慮如何正確地施教。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的性格有差別,對同一種教育方法的反應也不相同。因此,家長要依據自己孩子的個性來因材施教,不可一味照搬他人的成功經驗。
簡單地說,孩子的性格分為內向與外向。例如,性格外向的孩子一般熱情積極,易于感動,情感反應強烈,辦事迅速而堅決,言語明確,但比較自負和傲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不要輕易激怒他,而是要鍛煉孩子的自制力,讓他能沉著冷靜地處理事情。而性格內向的孩子,感情一般不輕易暴露,不善于表達,做事謹慎,耐力強。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在教育時不要傷及他們的自尊心,要耐心細致地照料和教育孩子,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考慮和做事。
總之,孩子的個性有差別,家長的教育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別人“教子秘訣”對自己的孩子或許并不適用,家長要注意活學活用。
四、營造民主氛圍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在進行家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家就沒有教育。”假如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板著臉,總是訓斥的口氣……那么教育效果一定不好。要真正使子女感受到父母之愛,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應該時時處處給孩子帶來溫暖,要和顏悅色地對待他們,能動之以情。動之以情,才能導之以行,持之以恒。
1.多些建議,少些命令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逆反心理,他們更愿聽從合理的建議,當家長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心情,而不是橫加指責,友好而和諧的教育氛圍就形成了。所以,父母要多點耐心,少些指責。
2.家庭要民主化
在父母的指導下可以讓孩子當當家,管理家庭的日常事務,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有一種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覺。
如果父母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妥或出現失誤,一定要向孩子作出自我批評,絕不可以含糊其辭,掩飾過去。要真正給孩子樹立一種負責、民主的榜樣。
總之,德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品德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系統的教育,不能時斷時續。家長只有耐心細致、方法得當才能做好家庭德育工作,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