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方法既然存在著多樣化,那么學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認為哪種方法最適合自己,就應允許他使用。一種算法不是上完一節課就被擱置,對于自己找到的方法,學生有一種積極的情感,在解決問題時,學生喜歡用自己的算法,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會不斷地反思,發現原來的方法又不適合自己,對自己的方法進行改進,從而找到最好的方法,這本身就是一個發展能力的過程。讓學生在自己的摸索過程中得出最優化的方法,也符合認知的規律。比如,在《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這節課中,23+31= ,可以允許學生采用多種計算方法,可用23+30=53,53+1=54;也可以用20+30=50,3+1=4,50+4=54;還可用豎式計算等等方法,只要學生能想出并能計算出正確的答案,就可允許他們用,等他們用了以后他們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在后面的32+39= 中,學生就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最優化的方法去進行計算。此外,把多種算法進行優化,可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地掌握較理想的一種算法,而不至于一節課下來,什么方法也沒有學會。當然,計算方法多樣化也要遵循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的不同。
在教學時,我是采用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化進行教學。新理念下提倡多樣化、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的學習基于主體的、積極的、自信的、主動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礎,經歷獲得知識的過程的知識才是學生終身受用的。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索發現的,我絕不包辦代替,把自己定位在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立性、創造性。
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這樣學生的參與面就廣。
多種算法的優化是算法多樣化策略的延伸。算法多樣化提倡的是一種探索,一種思維的創新,而優化是將探索的結果進行提煉,實現第二次創新。我們的教學既要使學生在算法多樣化過程中得到展示和鼓勵、體驗成功,又能使學生在優化過程中得到提高和發展,獲得更好的算法,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我們在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時,必須以算法多樣化為立足點,靈活運用教材,跳出自身思維圈的束縛,善于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隨時探索算法的最優化,并且在實施的過程中,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計算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 吉林省柳河縣圣水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