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確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積極參與學習探究,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激勵
當今時代需要以繼承發展為基礎、以人的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數學教學也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和實驗,初步構建了小學數學自主解決問題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其結構為:創境激趣—自主探索—反饋評價—拓展創新—總結激勵。
一、創境激趣
課始教師通過小比賽、填空、口答、動手操作、講故事、設疑等方法,創設一種“不協調”。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們是這樣創設問題情境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一般的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
這是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決問題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特征進行設問。
例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教師先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告訴學生,然后提出:誰能想辦法驗證這一結論是不是正確呢?多數學生拿起了量角器,用分別測量三個角的度數,然后相加的方法進行驗證。富有挑戰性的設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迫使學生另辟蹊徑。
三、反饋評價
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闡述自己得出的結論、探究過程及疑難問題。
四、拓展創新
此環節教師可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挖掘并提供創新素材,設計有針對性、代表性的練習題組(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開放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與提高。
五、總結激勵
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課堂學習的內容和活動情況歸納總結,整理成系統知識,激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善于思考、大膽發現。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我是這樣結課的:
(1)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2)任何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
(3)你能不能推算出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
請同學們試一試,看誰能從中發現有趣的規律!
這一模式的操作,是以“創境激趣”為關鍵,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展開的多維合作活動。
但是,在實施這一模式進行教學活動時,要注意學生在初始的活動中,對合作不理解或者理解不深入,優生往往急于表現自己,會造成后進生的持續退步。所以,我們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應注意:明確分工,有效組織,人人參與,共同提高。
(作者單位 陜西省扶風縣杏林鎮浪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