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育對教師的閱讀要求也發生了轉變。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師要一改傳統的教學觀念,從而促進師生與文本之間形成開放的對話式課堂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延伸與拓展知識,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閱讀
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閱讀教學情境創設
傳統的語文教學由于只是一味地重視基礎教育而忽略了對文學鑒賞的深入研究,再加上教師在進行文本鉆研的時候為了將文章的內容透徹地傳授給學生而過于側重對文本的分析。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實踐有限,并且學生的課程繁多,若要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師就需要創設一系列教學情境,主要從討論、朗讀或反思等方面切入。
1.討論:以魯迅先生的《故鄉》為例,在進行討論的情境創設的時候讓學生討論:文章中寫閏土著重用的是前后對照的方法,作品從哪些方面進行了對照?通過對照突出了什么?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朗讀:引導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進入到豐富多彩的語言世界,從而促使學生從中體驗到語言的美。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之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朗讀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臺詞。
3.反思:反思是以討論為基礎而展開的,以此來檢驗學生的課堂收獲,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也便于教師予以及時糾正。這樣一來,既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進步,又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改進。
二、引導學生明確學習動機以激發閱讀興趣
學習的動機有以下兩個基本成分:學習期待與學習需求,在二者互動的情況下而形成一定的學習動機系統。形成學習的需要有以下兩種途徑:
第一,直接發生方式。此種方式主要是幫助學生滿足其學習需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耐心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各個問題,并且還要精心組織教學,從而營造出和諧、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
第二,間接轉化方式。此種方式主要是通過各種活動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從而促使學生的需求與愛好得到滿足。有些學生可能本身對所學課程沒有興趣,但是若將活動融入教學中來,符合了學生愛玩的天性,這樣一來便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交流的快樂。
總之,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采用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明確學習目標,能使學生將學習的過程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并在閱讀過程中弘揚自我個性。
參考文獻:
秦訓剛,晏渝生.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縣馬鎮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