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這是一首介紹自然常識的詩歌。作者以簡短的篇幅、形象的語言,敘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富有兒童情趣,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朗讀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我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設計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旅”“浦”等12個生字。
(2)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重點難點】
1.理解文中重點詞句,了解蒲公英、蒼耳和豆莢傳播種子的辦法。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二、說教法
結合多媒體資源直觀性、趣味性和實踐性的優勢,我把語文課堂和課件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2.利用各種媒體激發興趣,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新詞和課文內容,促進學習。
三、說學法
1.鼓勵課外收集信息,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2.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
3.在導學第2段后,讓課件資源緊隨學生步驟,師生互動,生生合作自主學習3、4段。
四、說教學過程
統籌以上計劃我計劃教學過程為以下幾個步驟:整體感知—自主識字—賞讀情趣—拓展延伸。
首先我通過談話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在范讀課文后,孩子們已經按捺不住興奮了起來。這時,我利用課件把本課該掌握的生字和詞語展示出來讓學生識讀并加以講解。課件的直觀和實用性及時滿足學生躍躍欲試的學習情趣,既解決了平時生字教學時枯燥學生不愿聽的難題,同時又保護了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和積極性,為下一步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件教學字詞的這一優勢我也運用于總結課文生字詞這一方面,如課文中的出現的多音字和疊詞積累。
幻燈片的使用符合學生活潑的身心發展特點,學生主動積極調動視聽感官參與學習,并樂在其中,激發了學生對生字新詞學習的熱情,學得輕松,學得主動,逐漸養成樂學生字新詞的習慣,這真是讓學生受益終身。解決了以往課堂識字教學中,教師苦口婆心的比劃,學生“自以為是”不聽講,或是不懂得要聽講的現象。使得生字教學與詞語積累方面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在賞讀情趣這一環節,我打算導學蒲公英傳播種子這一小節,蒼耳和豌豆兩小節讓學生自主學習。采用這樣的方法是因為低段學生還不適宜完全讓其自學,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還要注意示范和指導。
現在的孩子與大自然接觸得少,只有少數學生見過文中提到的植物,如果單憑老師一張嘴說很難與全班同學形成共鳴,于是我用圖片的方式把蒲公英、蒼耳、豌豆一一展示,把“降落傘”“鎧甲”“豆莢”都帶進課堂,結合課文詩句,老師分析講解,同學們的各抒己見,植物生長的特點和大自然的無窮趣味,便從孩子們口中一一說出,從孩子們一張張笑臉上流露出來,達到了情感體驗。
正是由于實物圖片這一紐帶,輕易地把少數人的情感體驗變成了全班學生共同的情感體驗,由少到多,由點到全,學生情感得到升華,把教學推向了一個高潮。
有了情感體驗還不夠,學生雖然知道了蒲公英是借助風婆婆去旅行卻還不能深刻明白蒲公英如何借助風力傳播種子的,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學生討論后我給他們展示了蒲公英傳播種子的視頻。讓孩子們隨著視頻中的蒲公英娃娃一塊去旅行。
并伺機解釋“微風輕輕一吹蒲公英娃娃就一個接一個向四面八方飄去,這就是課文中說的‘紛紛’。”視頻看完,不但懂了蒲公英傳播種子方法,還理解了重點詞語,真是一舉多得。
當學生觀看完視頻后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話匣子便打開了,我順勢引導用填空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想象,我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說和說自己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再用課件展示有代表性方法傳播種子的植物的相關知識。
這一環節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在并且緊緊圍繞教學目的中的“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這一要點,在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在結合課文用反義詞的方法總結發現奧秘的方法,那就是“細心”,做一個用心的孩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網絡課件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深得學生喜歡,在教學中合理運用能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在鞏固練習時要增加訓練密度,提高學習效果,充分發揮人機互動,做到“講,練,議”三者完美結合,極大的提高課堂效率,可以讓語文走進生活,發展學生的能力,真正體現語文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樂趣,只要做有心人就會獲得更多知識與樂趣!感謝班班通走進教室,讓我們快樂又輕松結束了一堂課。
以上就是班班通資源應用的一點心得,很高興能與大家一起分享。
謝謝大家!
(作者單位 江西省吉水縣城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