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包的出現迄今為止已然超過了十個年頭。十年之前曾有專業人士聲稱要在下個十年里完成對電子書包的試點以及推廣工作,將電子書包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但時至今日,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個十年之約到來之際,電子書包依然更多的是以概念展示給大家,并沒有做到真正的普及和應用。
一、電子書包的概念
所謂“電子書包”,百度百科這樣解釋:致力于小學教育,以及作為學校與家庭溝通交流的工具。其中包含硬件和軟件,將所有有關于學生學習的內容等都包含在電子書包內是最理想的狀態。
目前,市面上出現了眾多以電子書包命名的電子產品,市面上所謂的電子書包大多是電子終端產品,只是將受眾集中在受教育兒童上。
二、電子書包的發展
電子書包的發展依托于數字化出版與電子產業的不斷革新。而最早使電子書包走向校園的是新加坡。在1999年,新加坡政府首批在德明中學試行了163個電子書包,被人稱為網絡時代的又一次發現。2010年,由新加坡教育部、國家電腦局和兩家科技公司耗資約119萬美元合作開發了一款電子書包,這款電子書包的出現才進一步證實了電子書包的夢想并不是童話,在一定意義上符合了電子書包的概念。而經濟并不發達的馬來西亞,也早在2001年在吉隆坡及周圍地區的200所中小學,實驗性地推廣了電子書包,如今已擴展到全國。在歐洲地區,2000年網上流傳著一篇關于法國孩子用上出版公司Havas生產的電子書包的新聞。而在2003年的美國,比爾·蓋茨就驚呼電子書包的市場價值將超過1000億美元。同年,微軟便將電子書包列為重點項目。2010年美國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表示,計劃分階段讓州立的各級學校舍棄傳統紙質課本,讓學生使用電子書包。如今,美國很多學校已經開始為他們的學生配備筆記本電腦,大部分為便攜式電腦和掌上電腦,許多廠商還承諾會向孩子提供多種個性化的配備,且美國軟件的使用許可證也轉為通過局域網或互聯網發放,在技術軟件的開發商、四大教育圖書出版社之一的霍頓·米夫林·哈考特出版集團也啟動了一個新的電子書包開發活動。
而作為亞洲的電子經濟大國韓國和日本,也是較早研發和使用電子書包的國家。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發表聲明稱從2011年開始,除了向所有小學和初高中學生發放紙質教科書之外,還將同時發放光盤形式的電子教科書。由于電子書包市場價格較高,日本則建議學生使用個人電腦式的“電子書包”。中國電子書包在試點上熱火朝天。自十年前提出電子書包的概念以來,無論是在概念上,還是在技術上,抑或是在軟件的開發和內容的更新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電子書包的發展已經引起國內各大IT產業專業人士的共識。在2011年12月16日的新媒體傳播網上,龔曙光的《強國要能輸出價值觀》一文中提道,電子書包準備替代未來的教材教輔,建立大眾平臺的閱讀,并在明年上半年直接推出來是此平臺的兩塊核心業務之一。而在“十二五”規劃上,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成員孫壽山明確提出,明年要進一步加快推進數字出版產業規劃項目實施,以推動數字出版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國家對于數字出版的支持直接影響著電子書包在全國范圍的研發和推廣。
三、電子書包的發展優勢
電子書包的提出與發展旨在減輕學生肩膀上的負擔。但總起來說,電子書包的推廣不僅僅局限于這一個優勢。其優勢還可以列舉如下:1.輕便。無論是在體積上還是在重量上都顯示了其優勢。2.大容量存儲。其涵蓋大量的數字化教育資源,支持多項功能操作。3.內容更新便捷。在完善知識構架以及更新數據方面,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優勢遠勝于紙質教材。4.環保方面。推廣電子書包將教育資源數字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對樹木的砍伐,減少木漿的消耗和紙張的使用量。5.調動學習的興趣。電子書包的應用將部分教育由填鴨式的灌輸變為主動汲取。經證實,電子書包在美國已有在低收入學區導入成功的案例,證實可以減少數位落差并大幅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6.可以協調因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而造成的教育落差懸殊。通過網絡覆蓋,將數字化的資源及時送到低收入地區,調整因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而造成的教育落差問題。
四、阻礙電子書包繼續發展的因素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電子書包有其發展的優勢并且得到許多業內外人士的認同和關注,從試點到普及,卻一難再難。人們開始反過來考慮,電子書包的推廣是否已經到了一個合適的時機。
首先,硬件方面。大多電子書包離不開傳統紙質教材,而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設備,并不能配備正規的教材,更無法做到人機交換。且電子書包試點大多設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這些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相對來說,一些其他相對落后的地方便無法擁有這樣的網絡覆蓋力度,便為推廣帶來了很多困難。作為耗電器材,電子書包的電量需求也是不容小覷的,而此問題需電力部門及政府等多方協調解決。許多家長反對電子書包應用的一大原因就是擔心長期使用會對孩子的視力產生不良的影響。而許多生產商并沒有可靠的技術可以令這一問題得到改善。
其次,軟件方面。許多正規教材出版社已經開始著手建造數字化的教材數據庫,但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且還要考慮到與終端設備是否匹配。電子書包的概念實質上是“內容+終端+平臺”的一種理想模式,應建設一個有力的平臺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使電子書包物盡其用。
電子書包一經提出便引起眾多關注,圈內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些人認為電子書包的發展是必然趨勢,而且將會慢慢取代紙質教材的存在。他們是基于數字化發展的背景與環境對電子書包持有肯定的態度的。而有些人卻對電子書包持有懷疑態度,這是基于電子書包會引導學生產生不良閱讀習慣以及視力傷害等因素的。而更多的人是在中立中持觀望態度,從電子書包概念提出到如今十年之間,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反思和發問,到底是否到了一個合適的時機來推廣電子書包?電子書包的眾多弊端是否可以得到有力的解決?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子書包作為數字出版的一部分,一定會在不斷完善和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越來越穩健地走向成功。
(作者單位 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