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學生的承受力是教育的重要方法,只有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才算是完美的教育。學生的心靈是脆弱的,加強對學生的挫折教育、重視與學生的心靈溝通、營造和諧氛圍是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承受力;溝通;和諧;提高
燕趙都市網2012年4月2日《法制周報》報道:16歲的高中生夏某跳樓自殺,殺死他的是其被疑偷同學200元。
龍港網2012年7月10日訊:龍港某中學一17歲少女跳河自殺,原因是其父母給弟弟買了一部“蘋果”手機,給她卻買了“三星”手機。這個少女感到不公平,心里不平衡,和父母吵完架后就離家跳河自盡。
看完這兩則新聞后,不禁對教育現象產生反思。教育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只有把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結合起來,才算是完美的教育。學生的心靈是脆弱的,學生自殺現象反映出我們教育的缺失,必須引起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的重視,以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
一、加強挫折教育
現在的孩子大多缺少心理磨難訓練,經不住打擊,稍有流言蜚語,就會導致其輕生。上述新聞所反映的現象是典型的學生心理危機,造成這種危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因素、學生群體因素和學校教育因素。針對這種現象,學校應開展對學生的心理調控,完善心理教育機制,開展心理咨詢教育活動,形成心靈溝通平臺,讓學生的困擾得到解脫,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健全的人格。“心理表現的表面性和簡單化,尤其是初中、高中學生面對生活、學習中的挫折而產生的挫折感,盡管表現強烈,但大多很膚淺簡單,或者說他們只是一種感性認識基礎上的情緒反映”,學校應多對學生進行生命意義的教育,教會學生珍惜、尊重生命。我們的教育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無權結束自己的生命?;睿粏问菫樽约夯?,也是為父母、家庭、國家而活。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勇敢面對挫折。古來多少圣人,面對挫折從不低頭,屈原遭遇放逐,遂創《離騷》;司馬遷遭遇宮刑,著《史記》。“嬌花如玉不禁風吹雨打,秋菊臨霜反傲雪霜寒?!闭糜∽C一句話:“不經風雨,怎么見彩虹?!彼?,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顯得很重要。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有流言蜚語也在所難免,要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當然,“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時間會沖淡一切,謠言會不攻自破。
二、強化心靈溝通
溝通是最好的教育手段,缺少溝通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只有通過溝通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人。
1.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廣東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錦華曾指出,調查顯示,孩子有了煩惱,交流最多的卻是小伙伴。但這種交流不但達不到舒緩壓力的作用,相反,還會造成負面作用?!奔议L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若孩子這最后一道防線沒了,他們脆弱的心靈一定會遭到重創。時下,有些家長的封建思想殘留嚴重,重男輕女現象時有發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缺少溝通。當孩子的心靈受挫時,孩子便失去了心靈依托,輕生的念頭也隨之產生。如,韶關黃坑中學兩女生的悲劇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當她們在群體中遭遇冷漠時,她們缺少心理自我調控能力,焦慮、憂郁也隨之而來。當她們的心靈無法得到慰藉時,她們選擇了逃避,選擇了死亡。
“家庭教育與其說是科學,倒不如說是藝術”,所以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若對正處在青春期孩子的學習及與異性交往不善于引導,甚至采用家長制作風,這種做法會使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甚至產生恐懼。我們應正確認識學生的年齡特點,理解其“向異”心理和關注其心理變化,關注她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及時梳理其心中的郁結,讓他們走出青春期困惑,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建議家長多利用電話或書信與孩子溝通,建立綠色溝通渠道,構建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減少悲劇發生。
2.班主任是思想教育的主心骨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學生,才能針對性做好教育工作。要了解學生的過去、現在、成長的經歷、家庭背景和成長中遭遇的困惑,重視那些“家庭失衡”“留守”孩子的學習、生活及教育情況,并分類整理,做細致工作。這些學生往往有心理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差,易產生過激行為,班主任便成了他們最值得信賴的人之一。小黃同學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學習刻苦,只是性格內向,好勝心極強,又不善于與人交往,心理承受能力差。偶爾在一次考試時病了,考試結果排在班里倒數第九名。她便情緒低落,產生輕生念頭。我了解后,及時做她的思想工作,進行心理安慰,想辦法幫她走出心理的陰影。經過不懈努力,終于使她走出誤區,避免了悲劇的發生。所以,班主任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做他們解除心理障礙的清洗劑。
要想贏得學生的信任,教師就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讓自己融入學生的生活,成為他們的一員。平易近人,樂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跟他們談理想,談戀愛觀、人生觀、價值觀。一句話,溝通是梳理學生心中郁結的金鑰匙。
三、營造和諧氛圍
若學校不和諧現象到處可見,不和諧的聲音也就隨時可聽到。那么,學校教育謂之不和諧。要加強學校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建設,營造安定平和的學習氛圍。
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是和諧教育的倡導者。他們以自己的“靈魂三分論”為基礎,主張對人們進行智、德、體三方面協調統一的教育,以培養身心和諧的人。所以,抓住“和諧”特別是“身心和諧”這一核心要素,可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孟子把“德才兼備”作為衡量人的標準。我們更該培養學生的“口德”,讓其明白“靜坐當思己過,閑聊莫論人非?!薄罢f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倍沤^流言蜚語在校園里傳播,使學生生活在健康、和諧的群體中。
只有學校、家庭與社會三方面的教育相結合,才有可能培養出和諧發展的人。所以,應加強對學生的挫折教育,樹立平等觀念,建立與學生溝通的通道,加強挫折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學生輕生的現象就可以得到遏制,悲劇就不會重演。
(作者單位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水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