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高效的管理,其關鍵問題在于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現代管理有八個基本要素,可分兩類:三個管理手段——機構、法和人;五個管理內容——人、財、物、信息和時間。這里“人”是身兼二任的。主要研究高校加強大學生管理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管理;必要性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數以億計的各級各類人才,特別是要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具有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具有開拓能力的經濟管理人才,要造就數以千萬計的能適應現代科學文化發展和新技術革命要求的教育、科學、文化、理論等方面的工作者。毫無疑問,要造就上述人才,高等學校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然而,如何把21世紀的大學生培養成為能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能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科學精神的人才,使他們在振興中華、經濟騰飛中充分施展才能,積極貢獻力量,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這需要對當代的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疏導,也需要對他們進行有效的科學管理。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加強大學生管理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大學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管理學認為,對“人”的管理是現代管理的核心。所謂高效的管理,其關鍵問題在于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現代管理有八個基本要素,可分兩類:三個管理手段——機構、法和人;五個管理內容——人、財、物、信息和時間。這里“人”是身兼二任的。因此,現代管理重視人的因素,重視人所具有的巨大的能動性。
從現代管理學的觀點看來,大學生管理是高校人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任何一所高等學校的人員結構,大致分成兩大類:一方面是大學生;另一方面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全體工作人員,包括學校領導、教師、教輔人員、政工人員、行政人員和后勤人員。學生是學校這個人才工廠的產品,在學校這個人才工廠里,培養合格的學生是它的工作重點和一切工作的中心。學校教學工作、科研工作、教學輔助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后勤工作等等,都是直接和間接地為培養“人才產品”服務的。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學校一切工作的軸心,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這個軸心轉動,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好壞最終都要接受人才質量的檢驗。
二、大學生管理是培養學生成才的特殊手段
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以及具有開拓和創造精神的大學生,需要教育,也需要管理。教育和管理都是教育者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促使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自覺活動,這是他們的共性。因此,管理應從現代教育學的理論上列入人的發展的基本要素中去。心理學認為,人的發展由遺傳、環境、教育、實踐和管理這樣五大基本要素構成。事實上,不少著名的教育家是很重視管理在人的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這樣說:“組織學校使它在各種方面像一座最巨大的技巧做成功的,用最精細的工具巧妙地雕鏤著的鐘一樣。”這說明,學校教育、學生培養,作為一種社會的聯合活動,如果沒有管理是不可能有秩序地進行的。
三、大學生管理具有綜合性的影響力
怎樣使多方面的環境影響力和多方面的教育影響力互相協調、綜合、平衡呢?這個職能不是由環境和教育本身承擔的,而是由管理來擔負的。管理影響力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它能夠把各種分散的力量結成“合力”。不僅如此,它還能對這種“合力”起“放大”作用。因為,按照質量互變規律,量變和質變是互相聯結、貫通、滲透和轉化的。正如恩格斯所說:“量變改變事物的質”“質變同樣也改變事物的量”“許多人協作,許多力量融合為一個總的力量,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造成‘新的力量’,這種力量和它的一個個力量的總和有本質差別。”當我們把分散的教育和環境影響力加以妥善地綜合和組織,從而產生一種工作的協作形式,它就代表一種新的質變,這種新的質變會轉化成新的量變,于是就產生1+1>2的實際效果。這也許就是兩所學校,在環境、校舍、設備、教師素質、學生來源、學生智力和品德發展狀況等條件幾乎相同的情況下,由于管理水平的不同,教學質量出現天壤之別的緣故所在。
總之,管理在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不僅是不可缺少的影響力量,而且還是教育和環境所不能取代的特殊影響力量。
參考文獻:
[1]唐永升,唐洪剛.大學生管理方式創新的思考[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7(03).
[2]甘容通.大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3]彭雅靜,崔冠宇.柔性管理與大學生的管理[J].西江教育論叢,2006(03).
[4]都曉峰,羅曉燕.淺談如何做好大學生管理工作[J].科技傳播,2010(05).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