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教師的幸福指數不高這一社會現實問題,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剖析,教師的幸福始于清晰的教育追求,揮灑在理想的課堂上和收獲在生命成長的歷程中。
關鍵詞:幸福;教育追求;理想課堂;生命歷程
各種媒體顯示:教師患有憂郁癥及職業倦怠等心理疾病的人數明顯多于其他人群。這表明教師的幸福指數不高。筆者為此憂心忡忡,教育是喚醒靈魂、塑造人格的事業,如果教育者本身就是“心殘者”,哪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那么,教師的幸福究竟在何處呢?教師究竟應怎樣構建自己幸福的教育人生呢?
一、幸福的教育人生始于清晰的教育追求
威廉·考伯說過:“真正的幸福來自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我們目標的追求之中。”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發現人只有找到了生活的目標,然后充滿信念地去追求,才能夠活得很滿足。關鍵是多數教師認為教師職業是一個能從這邊看到那邊的職業,沒有前途,根本實現不了人生的價值。果真是這樣嗎?事實上,追古撫今,不難發現,古代孔子、孟子等教育大家就是在教師這個職業實現名垂千古的。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究竟應該怎樣確定自己的教育追求呢?一是遠景目標;二是具體目標。所謂遠景目標指教育的終極目標,即你將來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教師,如名師、優秀老師、合格教師等,這直接影響你對待教育工作的態度,調整你的教育航標。所謂具體目標是指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隨著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的不同而確定的詳細目標,它因具體實踐效果不同,處于不斷的變化中。可分為年目標、月目標、周目標和日目標。遠景目標用于教師抬頭看路,具體目標指導教師踏地行走,教師只有在雙重目標作用下才能游刃有余。
二、幸福的教育人生揮灑在理想的課堂上
社會的發展使人們的挑剔度增強,現在的孩子更難教了。過去那種師道尊嚴,教師為主角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課上不好,學生會真的不買賬,學生不買賬,教師的心情可想而知。那么,作為現代教師應怎樣構建理想課堂呢?一是加強學習,打造自身魅力。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它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發點和歸宿,任何教育新觀念都會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理想課堂的打造關鍵在老師,老師是否具有魅力將決定其成敗,而老師的魅力來自于她的學識、她的敬業、她的修養,她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關愛。二是關注生成,構建動態之美。課堂因生命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新課程改革非常關注和提倡課堂中的動態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建構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的美。因而,動態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三是適時評價,創設思維之樂。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有效的評價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助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是靈動而又活躍的,這就要求老師要善于捕捉評價契機,及時運用恰當、準確、得體及收放自如、調控得當的評價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評價的誠意,這樣才能喚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幸福的教育人生收獲在生命成長的歷程中
現行教育考試制度,依然讓師生沉浸在應試教育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其結果是教師累,學生更累。改革教育考試制度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作為教師,應怎樣收獲教學過程中的快樂?一是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包容孩子們的一些錯誤。無論多么淘氣的孩子,在心靈深處都很依戀母親,原因在于母親能夠用自己最博大的愛去理解和寬恕孩子犯下的過錯。這樣,孩子才能在母親的懷抱中撒嬌、成長。作為教師,職業習慣讓我們總會不自覺地關注孩子的不足與錯誤,而對待錯誤大部分教師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簡單粗暴地予以批評,然后勒令改掉。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擁有豐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著鮮活的個性,逼迫只能導致對抗。換一種方法,如果我們能夠有允許學生犯錯的胸襟,然后和學生一道去尋找錯誤產生的根源,那收獲的就不僅僅只有成功,更多的是友善和信賴,擁有了這兩樣“法寶”,你的教學何愁不成功?二是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著眼于他們的將來。許多教師習慣于一把尺子量學生,盡管嘴上不講,但在教師的內心深處,有些學生早就被打入了“黑五類”,終身不得翻身。一次同學聚會,讓我感慨良多,當年班里那些“調皮鬼”卻擁有了各具特色的精彩人生,此刻,好與差,已經無法評判。于這件事情,我認識到讀書只不過是人生的一段旅程,而教師也不過是學生這一段旅程的一個旅伴,只要幫著學生依據自身優勢,理順下一站究竟要到哪里即可,沒必要硬生生地把學生送往自己想去的那個站臺。
最后,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對教師這一職業沒有幸福感時,最好的辦法是改變自己的職業心態,站在人生的高度看待教育,豁達寬廣、寧靜致遠,只有這樣,教育的幸福才會慢慢地向你走來。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