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農村中小學體育課教學存在的問題,采用問卷走訪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和邏輯推理法等,對影響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的要素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群眾的支持、認識、場地、器材、教師、學生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中小學體育教學。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體育教學;教師;學生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發生了悄然的變革,觀念改變、角色轉變、內容更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給中小學的體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影響體育教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影響尤為突出。筆者經過調查和分析,為了提高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本人將制約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諸多因素從以下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社會方面
1.群眾的支持、認識不到位
隨著社會的進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意識已不僅僅停留在能吃飽穿暖的階段。許多學生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都支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但受傳統思想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人們對體育的認識還比較狹隘,認為體育無非就是老鷹捉小雞或跳皮筋一類的活動,不過是可有可無的一門不怎么重要的學科。因為家長們認為,將來考大學體育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把語文、數學、英語學好就可以了。無意中,家長給孩子傳遞了一種思想,那就是體育的不重要。既然家長都不重視,孩子們就更有理由不重視了。
2.場地、器材影響
場地也是制約體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由于體育經費的不足,導致了體育設施的欠缺以及器材的簡陋、陳舊,甚至于開展一些基本的體育活動都比較困難。如,學校缺少田徑場,或跑道坑洼不平,就難以進行跑步項目的開展;學校沒有沙坑,就難以進行跳遠教學;缺少單雙杠,體操墊,就難以進行體操項目的教學;缺少籃球,就無法保證籃球課的質量等等。同時,場地器材的簡陋、陳舊,存在著安全隱患,直接影響著教師和學生上課的情緒。所以說,場地器材的好壞,也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效果。
二、教師方面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是關鍵,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思想尚不成熟,對各種事物沒有明確標準的認知能力,這就離不開教師的組織、管理和引導。教師自身要具備相應的知識能力,本著教書育人的原則,兢兢業業循循善誘,為農村中小學的體育教育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然而,調查了解中發現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有以下問題:
1.不能及時充電
筆者和多所學校教師和學生座談,了解到,現今在職的中小學體育教師,有一部分是年長一些的,他們知識比較陳舊,有些教師因為長期待在一個地方,也沒能很好地與其他先進學校的一些老師學習,互通有無,交流經驗,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及理念,致使原有知識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需要,進而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現在的農村在校學生,學習條件與城里學生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更新能力并不比城里孩子差,所以,他們需要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水平。
2.事業心不強
少數體育教師事業心、責任心不強,工作積極性不高,嚴重地影響了中小學體育的教學質量。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堅持“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試想,如果教師上課經常拖拖拉拉的,學生也會自由散漫,不認真上課。如果教師因為自己個人的一些煩心瑣事心情欠佳,把學生當成出氣筒,學生會尊敬教師嗎?上行下效,正人先正己,責人先責己。要使學生真心佩服,才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交朋友。教師有了威信,才能收到教書育人的良好效果。
3.教學能力不全面
長期以來,中小學體育教師是以運動技術為主體的體育教學,因而一些體育教師平時不注意對知識的積累和更新,教學目標不清,學科能力概念不明,教學內容陳舊和滯后,缺乏時代性和超前性,脫離學生現在的心理需求和未來的實際需要,教學方法沒有形成自己的特點,組織形式落后,教法單一。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嚴格注意上課的運動量,控制好強度、密度,爭取各個學生的成績都有提高,使學生對自己有自信心,進而對體育產生親切熱愛的感覺,把體育當作一門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課程來對待。
4.師生關系處理不當
師生關系是否和諧直接關系到每一堂課的質量。有時,教師可能會為了追求升學或達標,對學生嚴格要求,但學生有時會因為某些原因不能按要求完成。當期望與結果有偏差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就很容易出現矛盾。教師抱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而學生卻會覺得教師太強人所難,這時,就要求教師能及時正確地化解彼此之間的矛盾。教師作為師長,有必要先做自我檢討,只有先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才可能把問題圓滿地解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程度如何,將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效果的好壞。體育教師要因材施教,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這樣師生之間才會有共同語言,教學才能在一種感情融洽、團結友愛的氣氛中順利開展。
三、學生方面
1.體育意識淡薄,重視程度不夠
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通常把學生文化課成績優劣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主要標準,致使學生把文化課成績放在第一位,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課學習中,忽視了體育鍛煉,甚至還認為體育課只是玩玩,按教師的要求上課成了負擔。所以,現在許多學生想上體育課,但不愿意按教師的要求上體育課。
2.紀律性差,吃苦耐勞精神少
調查顯示,各學校有部分學生不愿意受紀律約束,也不愿意按體育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而是按個人愛好、興趣去玩,甚至個別學生不去上體育課。另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學習環境的改善,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少了,冬天怕冷,夏天怕曬,刮風嫌有土,下雨嫌有泥。
3.學生個體差異
有一部分學生,主觀上渴望學習,但體質弱、身體素質差,運動技能水平低,他們感到自卑,喪失信心。只有接收能力強的部分學生,感到興致勃勃。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造成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因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總之,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諸多影響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因素,我們不能氣餒。作為體育教師,要爭取取得社會的支持,努力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家和萬事興,師生關系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種關系。理順主觀因素,加強客觀因素。只有這樣,才能使素質教育這一新的理念能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體育教學才能真正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中心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