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優劣是語文教學成敗與否的主要標準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語文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寫作能力(當然也包括口頭作文能力),從中考和高考作文分數所占的比重就可見一斑了。
作文教學是制約初中語文教學,特別是鄉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瓶頸”,不少學生怕寫作文。那么如何加強作文教學,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提高作文教學質量呢?筆者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討和嘗試,取得了點滴的收獲和經驗,現簡介如下:
一、必須加強閱讀教學
“讀書破萬卷,下筆有如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都是古人作文實踐的成功經驗之總結,千百年來引領許多文人的成長、成才、成功,對今天的作文教學不無啟迪。平時教學中,根據教科書單元內容,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文章,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大量涉獵文學作品,如,中外名著、古今名篇及一些報刊上的普通作品。
二、重視習作指導
學生有了閱讀量的積累和知識視野的開闊,在此基礎上,教師順勢而下,引導他們多動筆作文,作文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較快提高了。許多文學大家的成功經驗都說明了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每周要有一篇大作文,作文前教師選擇范文講解,告訴他們作文時的注意事項,作文后要有學生作文講評,優秀的、較差的,選出典型進行點評、引路。每周寫兩篇小作文,圍繞大作文選取題材、主題。每天要求學生寫一篇日記,可長可短,寫人寫事,寫己寫人都可以,寫自己的體會和心聲,寫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寫他人的所做所為,印下自己成長的足跡。課堂上時常進行一些口頭作文訓練和片段練習,進一步激發作文興趣。
推薦一些身邊人寫身邊事物的較好文章,作為范文,進行典型引路。如,“皎皎明月,懸掛碧空,如銀似玉的月光,瀉滿山城;夜幕低垂,一盞盞柔和的路燈亮起來了,高高矮矮、形狀各異的建筑物上各式各樣的霓虹燈也湊熱鬧似的閃亮登場。月光、路燈、霓虹燈交相輝映,交織成一幅瑰麗的夜色世界,山城都梁平添幾多嫵媚,靈動、靚麗而迷人。”(選自易少敏《霓虹都梁夜》)
三、注重留心觀察思考
作文的材料取之于生活,生活是創作的不竭源泉,要寫出生動優秀的文章,就必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留心觀察,細心琢磨,否則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觀察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校園,也可以是校外,善于觀察,才能獲得第一手材料,寫出一手好文章。可推薦一些身邊優秀作品片段,引領學生作文之路。如,“行走在大街上,漫步于小巷內,徜徉在公園里,金秋時節的都梁,不經意間你會聞到一股股沁人心脾、樸實清爽的馨香,是‘夜的芬芳,還是你的發香?’(《荷塘月色》)溯風望去,她來自遍布山城都梁的一種花木──桂花。一根根不長的枝條的末梢上,同生著四五片青青的橢圓形小葉,勻稱地向著四周舒展開來,一簇簇黃燦燦的花朵點綴葉間,綠葉襯著黃花,親和怡人,和諧一致。小小的四片花瓣對稱分布,短短的花蕊點綴花瓣間,花瓣、花蕊清一色的黃,黃得讓人賞心悅目。”(選自易少敏《花香都梁》)
作文作為語言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期知識積累和動筆練習的結果,寫好作文非旦夕之功,只有平時多讀、多寫、細觀察,才能寫出較好的文章。作文無捷徑可走的,有道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鮑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