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學生作文進步不太明顯的原因還是教師講評不得法,沒有抓住有利時機。比如,每次習作后,由于作業(yè)本多,時間緊,不能在兩三日之內(nèi)批改完畢,只好放到下次作文前再講評。學生早已將內(nèi)容淡化,甚至連自己所寫是什么都記不清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教師將講評材料準備得再充足,講評課備得再扎實,也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記得剛接手五年級一個新班時,有70%的學生作文水平連三年級都不如,作文中反映出的問題很多:沒有材料可寫,作文短小,語句不通,錯別字過多,題目與內(nèi)容不相符合。當時,我傻眼了,面對這一幫學生,我想到過放棄,但不服輸?shù)男愿窈蛯ξ膶W的熱愛使我有一種嘗試的沖動。于是,我開始了自己的計劃:首先,作文課精心策劃,重點教會學生收集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真人真事,如何當作寫作的素材,先說后寫。其次,小組內(nèi)互相修改,因為學生的思維是相通的,他們最容易達成一致的看法,互相指點修改。最后,重點放在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講評上,教師好比建筑工程的質檢員,要堅決把好這一關,做到對學生作文的肯定與指導,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抓緊時間,突擊批改
小學教師任課門類多,批改作業(yè)多,備課多。這時應合理調配時間,加班加點,突擊批改學生作文,盡量在一至三日內(nèi)閱完。
二、分清類型,做好記載
批改時邊改邊做批閱登記,并分類評選。為講評教學提供全面準確的材料。并選出上好的或較好的優(yōu)秀習作,作典型,樹樣板。
三、花費時間,認真講評
1.讓學生獨立閱讀自己的習作。認真查看老師的批改過程,理解、體會評語的意思。結合等級或得分評價,全面掌握習作得失。
2.讓學生及時進行錯別字糾正,領會老師對遣詞造句的修改和錯誤標點的更正,段篇結構上的不合理問題,全面明確本次習作中的不足。
3.讓學生再次通讀習作,體會老師對字詞句段和錯誤標點修改的好處。鼓勵有能力的學生進行大膽質疑。就修改中自己似是而非的問題向老師發(fā)問。達到“教學相長”,獲得準確知識的信息。
4.轉入老師整體講評階段。教師全面總結習作成敗。概括共性問題,明確闡述似是而非的知識觀點。條理清晰地梳理文章的脈絡。盡量使講評參與全面觸及或涉及每個學生。
5.把學生的好作文現(xiàn)場朗讀。指名朗讀自己的習作。讀完一遍,老師隨后點評一遍。直至有限的習作基本進行完。鼓勵與有機指導是主流,不要訓斥與指責。
四、認真負責,亡羊補牢
講評完畢后,對那些習作潦草,錯別字多,多敷“紅藥水”、多“扎繃帶”的“杰作”,勸其限時重新工整謄抄上交。既不負教師批改之辛苦,也有利于學生認真書寫,提高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
作文教學要有的放矢,抓住學生易錯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讓學生真正從作文的枷鎖中走出來,輕松作文,快樂作文。在我的努力下,現(xiàn)在超過80%的學生在考試中都能達到優(yōu)秀,而我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作者單位 甘肅省平?jīng)鍪腥A亭縣馬峽學區(qū)劉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