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背景
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被廣大語文教師重視。在語文課堂上從來不缺少精彩的作文教學法,但是寫作長期以來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攔路虎。
新課標實施讓語文教師意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他的責任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向學生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母語情感的培養,語文素養的塑造,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
當前,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漸開始嘗試多種多樣的作文教學方法,作文升格的教學方式豐富多彩,學生也一改以往被動學習的情況,積極投入到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中來,享受到創作的快樂。但是多次作文課聽下來以后,覺得課堂時間畢竟有限,在課堂上只有少部分學生的作文有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初中語文課堂作文教學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讓每個學生的作文都得到升格提高,讓每一位學生都不懼怕寫作,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是值得深思的問題。2008年我申請的市級個人課題“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嘗試”獲得立項,這次案例就是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一次實踐。
二、案例描述
整整一個下午,我埋頭批閱學生的作文,兩個班級的八十多個學生的作文從書寫到文章的選材、布局、語言、立意等方面一一圈點標注,并寫好每一篇的批改評語、打好分數,獲得幾篇佳作的喜悅早已被疲憊不堪的神經沖淡,放下筆,只想放松一下,好好休息休息。
第二天語文課上,我把批改好的作文本發給每一位學生,教室內頓時沸騰起來,我在教室內聽到的聲音最多的是關心自己的作文分數是多少,還有的學生關心的是老師寫的作文評語是什么,而極少數學生關心自己文章中被老師圈點標注的地方,學生仿佛正在享受一次戰爭的勝利果實,至于自己所負的輕傷,此時已不覺得重要了。
其實這樣的場面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我一直想嘗試著改變這種局面,初中階段正是學生練習寫作、提高寫作水平的最佳時期,學生過分地關注分數的高低和總評的優劣,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提高寫作水平的問題。而且初中語文教師一般情況下普遍是兩個班的課和班主任工作,有時還會有學校其他工作安排,負擔重,在學生作文批改和點評方面往往不能做到及時、有效反饋,耽擱了作文最佳評點時機。作文能力訓練是漫長而復雜的工作,需要教師和學生堅持不懈做細致的工作。
針對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現實問題,在語文組教研活動時,我提出了讓學生自己嘗試批改作文的想法,其他教師提出了很多建議和方法,如,學生知識面窄,即使有評分標準,他們也不能準確把握,學生之間差異很大,批改的結果必定參差不齊,學生自己批改對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什么幫助呢?作文教學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很難短時間內讓學生寫作水平突飛猛進,不妨從小處入手,以點帶面。
“萬事開頭難”,我決定結合學生的習作《一張沉甸甸的獎狀》,從作文的開頭入手,讓學生自己嘗試批改作文。
首先,明確好作文的開頭作用是能使文章增色,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文章的開頭特點是要干凈利索,不啰嗦,切入正題迅速。所謂正題就是點出文章要寫的“人、事、物、時、地、情”。
其次,教師先認真閱讀學生習作,重點是作文開頭,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并分析其采用的寫作方法:
1.學生習作一
“今天,本應是小明高興的日子,因為他獲獎了,他的作文獲得了一等獎,可他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點評:開頭設計了一個懸念:小明獲獎反而不高興。于是讀者不由得會想,他為什么會不高興呢?是不是沒獲全區或全市一等獎?是不是遇到什么其他的難事?這一連串的問題自然而然地把你的目光帶到了下文,使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
這種開頭方法,抓住了人們閱讀時的好奇心理,精心設計吸引讀者閱讀,效果很好。
2.學生習作二
“兩個星期前,我獲得了一張沉甸甸的‘三好學生’獎狀。”
點評:開頭不加任何修飾,直接進入正題。這種方法干凈利落,簡潔明快,易為讀者接受。
3.學生習作三
“獎狀是汗水的結晶,是榮譽的象征,是精神上的一次升華……”
點評:巧用修辭,展示文采。開頭若能熟練運用修辭手法,定能讓語言亮麗多彩,如此不凡,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自然會給讀者一個良好的印象。
4.學生習作四
“教室外,呼嘯著的北風挾著密集的雨點撲打在玻璃上,嚓、嚓地響。教室內,一場全能競賽正在緊張地進行著……”
點評:描寫環境,烘托背景。寫一場急雨的降臨,為的是為教室內的考試烘托背景,并制造一種緊張的氣氛。“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果在文章的開頭先進行一段簡潔的環境描寫,既可為文章提供一個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種特殊的氛圍,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再次,教師選取了幾篇并不成功的范文,讓學生一起分析作文開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修改方案。
最后,教師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每位學生認真閱讀作文,并對作文開頭部分重點批改,并寫出批改的方法及原因。
一堂作文點評課,一個批改重點,學生運用文章開的技巧方法,對自己和同學的作文提出了各種各樣的修改意見。
三、教學反思
對于這樣的作文課,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這堂作文課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有充分的“活動”時間,課堂就會“活”起來,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放手”,該放就放,要想調動學生的情緒,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調整課堂,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課堂會活起來,學生就能在學習中享受到作文帶來的快樂。
這堂作文課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培養學生學習、做事精益求精精神的好方法。合作式學習的核心就是相互啟發、互相學習、共同提高。這樣不但互為臺階,共同提高,而且也給寫作基礎差的學生以更多的模仿、復述材料,使他們從而得到較大的提高。
今后作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習作完成后一定要養成認真修改的習慣?!拔恼虏粎挵倩馗摹?,這是寫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經驗。如果沒有這個習慣,要寫好文章幾乎是不可能的。讓學生自己修改,或自改,或互改,促進學生習慣的養成。
這堂作文課組織教學時,我首先將作文修改所涉及的范圍適當壓縮,降低了運用知識的難度;其次又將作文修改的方法明確,讓學生批改的目標更加清晰,便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便于再現學生儲藏于大腦中的知識和經歷,記憶的閘門一旦打開,寫出好的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這堂作文課學生反饋情況良好,積極性很高,其實讓學生自己批改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規范學生個性化語言的過程。改變以往教師一刀切的方式,教給學生批改的方法,讓學生自評、互評,再教師評、集體評。前者重點落實訓練要求,后者又把欣賞評議融為一體。這樣開放批改的“度”,使學生在提高評議能力的同時,也有利于在審題、選材、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方面博采眾長,飛速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浦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