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輔導工作是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心理輔導工作的成敗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校,更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關鍵詞: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營造健康心理環境
班主任工作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有時甚至是直接的和決定性的。作為教育者,維護學生健康心理,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是我們班主任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一、班主任自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作為班主任,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要懂得去欣賞學生,去發現學生的自然美、人性美等,涉及學生的各個方面。同時我們還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體驗、接納他們的精神世界,尊重他們的價值觀,走到學生群體中去洞悉學生的問題,了解他們的精神需要。
二、班主任要善于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備知識和技能
我們應該掌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知識,了解心理輔導理論、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合理情緒治療理論等等。我們可以通過培訓、專題講座、網上學習、購買專業書籍等方式來學習這些專業知識。新時期的班主任更要有新時期的知識,不學習的班主任是不可能做好自己的心理輔導工作的,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對學生群體和個體的研究和心理輔導是十分必要的。
三、營造健康的班級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是指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空間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氛圍。不同性質的班級氛圍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情緒、態度和行為。良好的班級心理環境是一種積極的、健康的精神養分,學生不僅從班級交往中能感覺到,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從內心體驗到和同學、老師之間的友好、和諧、互助和安全。良好的班級心理環境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形成。所以,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也是管理班級的良藥。
四、利用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豐富多樣的。一是可以開設心理輔導課、小組輔導、同伴互助、校園心理劇等,或者開展專題講座;二是可以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可在教室、辦公室等地方,也可在網上交流,或者開通心理熱線,或者書面信件交流等方式;三是可以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心理輔導;四是通過班隊會、班會課進行輔導;五是可以辦家長學校;六是通過墻報和黑板報宣傳。不過最有效的是適時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五、發現和觀察學生的心理異常狀態
班主任和學生接觸的時間比其他教師更長一些,更容易了解學生的心理異常。可以通過自己觀察,也可以在學生中設立觀察員,以便隨時了解異常情況。也可以長期和學生交朋友,他們什么都會給你說的,你就會不費力的了解班級的更多的異常情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隨時進行異常情況的處理,能把異常事態阻止在萌芽階段。
六、遵守心理輔導的道德規范
班主任在心理輔導工作中必須遵守道德準則:誠實守信、熱情友善、嚴守秘密。我們不能把學生的隱私傳開,不能當著資料傳播,有些秘密即使是學生的親人也不能透露。尊重學生的人格,對他們的心理測試保密。
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
學生的心理異常通常是以情緒表現出來,情緒的產生源于學生對事物的看法、態度。教會學生要用發展、辯證的眼光看問題,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維一個問題。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從失敗和痛苦中獲得成長寶典。只有學生能進行自我調節時,我們的心理輔導工作才算成功,才沒有白費時間。
(作者單位 重慶市涪陵第七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