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貫徹實施的大背景下,學校對德育工作也越來越重視。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這時期的德育教育對學生未來人生觀、世界觀的樹立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在初中實施德育實踐活動是勢在必行的。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這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由于長時期對德育工作的忽視,使德育實踐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對以上問題進行了總結,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希望對初中德育實踐活動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德育;實踐活動;問題;對策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新課程改革后的教學模式發展時間還比較短,師生們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使德育實踐活動在開展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不能保證德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意義,這違背了德育工作開展的目的。
一、初中德育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
1.對德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雖然大多數學校都認識到德育實踐活動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但由于長期受到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德育活動的開展還是有很多現實困難。為了滿足教育的要求,很多學校是為了完成任務才去開展實踐活動,使實踐活動流于形式,雖然投入了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取得的實際效果不佳。教師對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在,教師沒有把實踐活動當做一門課程來對待,使學生也認為實踐活動就是放松課,不用學習,這樣就影響了德育效果。
2.德育實踐活動的數量和質量都存在問題
總體來說,初中德育實踐活動的數量較少,時間較短,質量也沒有保證。當前很多教師對德育實踐活動的認識不足,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時往往以年級甚至學校為單位,使班級和學生個體受到忽視。開展實踐活動的場地有限,也使得實踐活動的內容比較單一,長時間容易讓學生失去活動興趣,在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對實踐活動的評價也十分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寫活動體會,學生把這當成任務來完成,沒有樂趣可言。種種原因導致了德育實踐活動的總體質量較差,活動效果也不明顯。
3.德育實踐活動和課堂教學脫節
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脫節,是德育實踐活動存在的最重要問題,德育實踐活動開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實踐經驗,實現潛在課程的價值,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在實際中,教師和學生沒有正視德育實踐活動,還沒有把實踐活動當成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形式,使得實踐活動沒有完善的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在實踐內容上也沒有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沒有使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發揮相互促進的作用。
二、解決初中德育實踐活動問題的對策
1.提高學校領導者實踐活動的認識
由于對德育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實踐活動有時候出現時間不足、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因此,首先要提高對德育實踐活動的認識,要加強對學校領導者的培訓,使校長和學校管理者認識到實踐活動的重要性,自覺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只有學校領導者的認識提高了,才能制訂活動目標和選擇活動內容,明確活動的組織形式,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
2.提高實踐活動的質量
首先,應該增加德育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同時要充實德育實踐活動的內容,然后要豐富德育實踐活動的類型。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應該主動增加實踐活動的次數,讓學生參與更多活動,針對活動場所單一的問題,學校應該開發本地區的實踐活動資源,發揮地區德育優勢,豐富學生的活動場所。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時可以以班級為單位,或者以小組為單位,使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實現德育實踐活動的目的。
3.加強實踐活動和課堂教學的聯系
無論是德育還是智育,都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強調對智育的重視,現在開始增加了對德育的關注程度。必須認識到,德育和智育之間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如果把德育和智育聯合起來,把實踐活動和課堂教學聯系起來,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特別是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例如,物理、化學、生物、語文等,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學科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實踐,能夠使實踐活動和課堂教學發揮更大的育人作用。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要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增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德育也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德育實踐活動也應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學校應該提高對德育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了解德育活動的意義,解決影響德育實踐活動有效開展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唐海燕.試論中學社會實踐課程的德育功能[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3).
[2]張培莉,陳娟.社會實踐活動設計和實施[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9(1).
[3]宋乃慶,徐仲林,靳玉樂.中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學習與輔導[J].中國人事出版社,201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伊北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