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利用自然資源、社區資源及鄉土傳統文化等教育資源,以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構建園本課程,是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大足區的鄉土教育資源為例,探討了幼兒園園本課程內容的生成與建構,并論述了這些鄉土教育資源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幼兒園;鄉土教育資源;園本課程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幼兒教育開始探索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園本課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預示著園本課程在現在和未來數年將成為幼兒園課程改革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成為國家課程的一項重要補充。作為一線幼兒園教師,怎么開發園本課程內容?今天重點介紹我園是如何利用鄉土資源開發園本課程的。
一、嚴格依據幼教課程資源的現狀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開發園本課程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發展,幼兒園課程也涌進了改革的浪潮中,出現了不同地區、不同版本令我們眼花繚亂,無所適從的幼兒教材,不停地追隨著熱門課程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在使用這些教材的過程中發現,盲目地追捧熱門教材,不切合我園的教學實際,現有的課程教材中,許多內容都是我園難以接觸和體驗到的事物,身邊熟悉的、摸得著的、看得見的、豐富的鄉土社會文化資源,卻極少在教材中體現,不能充分發揮地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優勢。而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明確指出:“各類幼兒園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要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并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中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空間”。
通過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的深入學習和不斷理解,我們懂得了其中所蘊涵的道理:幼兒園應從幼兒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挖掘鄉土賴以展開的教育資源,開發我園的鄉土教育資源園本課程。大足區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魚米之鄉”,人文自然景觀十分豐富,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大足石刻,國家級玉龍山森林公園等,有大足人喜愛的南北二山、瀨溪河和宏聲廣場……都是幼兒可見可聞,可理解可接受的“本土教育資源”。
二、科學選擇本土教育資源來生成園本課程內容
1.合理地挖掘自然資源進入課程內容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我園以其優越的園區自然環境,充分利用鄉土資源開發園本課程。我們對自然資源及其教育價值進行合理地挖掘。帶幼兒深入大自然,引導幼兒實際感受周圍環境的發展變化,感知真實的生活,使其獲得豐富的體驗,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如,我們縣城的龍崗山遠近聞名,不但風景美麗,而且上面聞名中外的石刻,更是大足人民鍛煉游玩的好去處。我們帶孩子親自到龍崗山去感受,生成了《美麗的龍崗山》主題,活動內容有《搭北塔》《爬北山》《美麗的龍崗山》等等。這樣,我們以自然資源為基點,使各領域間發生聯系,構建了我園鄉土教育資源園本課程。
2.充分地利用社區資源進入課程內容
我園位于大足縣城中心地段,社區的資源較豐富,有機關、醫院、郵局、公共場所等,充分利用這些社區資源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效地開發和利用社區資源不僅可以開闊幼兒的眼界,豐富幼兒的經驗,彌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拓展幼兒園課程的內容,還可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意識,使幼兒更加關心社會、了解社區,更加關注自己周圍的生活,使幼兒輕松愉快地融入社會。如,我們的家鄉——大足,是個文明世界的石刻之鄉,還有享譽全國的龍水“小五金”,特色的飲食和熱情的民眾常常讓許多國內外游客流連忘返。針對存在著各種有關游覽的資源和信息,我們設計了“我是小導游”這個主題。通過讓幼兒了解家鄉的人文地理,感知家鄉的風景特色,萌發孩子們喜愛大足,親近大足,熱愛家鄉的情感,并從中學習一些社會規范,探索出《美麗的大足》《我和大足》《介紹家鄉——大足》《介紹家鄉特產》等教育活動。通過對社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園與社區攜起手來,密切配合,合理地挖掘社區的資源,促成我園本土教育資源課程的構建。
3.選擇民間傳統的兒歌、故事、游戲進入課程內容
大足是個古老的文化城市,很多優秀的民間文化流傳于老百姓中,有朗朗上口的詩歌,有豐富有趣的民間游戲,有好聽的傳奇故事。我們在園本課程的實踐探索中就注重選擇這方面的內容,如,民間詩歌《張打鐵李打鐵》和故事《千手觀音》《九龍浴太子》,我們就把它用在主題《我眼里的大足》里去;歌曲《鐵匠伯伯》用在主題《我是小導游》里面,孩子特別喜歡,不但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弘揚、傳承了地方文化。
我們在進行鄉土教育資源園本課程的實踐探索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經驗與體驗,依據一定的目的對課程資源進行選擇、組合、改造與加工,從而使園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落實到教學的層面上,讓孩子們領略到家鄉的美好、先人的智慧及傳統的樂趣!
三、將本土教育資源主題課程融入幼兒一日活動中
充分利用一日活動各個環節的教育契機,把教育內容貫穿其中,并且充分發揮環境教育優勢,在幼兒園及活動室創設鄉土園本課程教育的環境布置和活動角區,對幼兒從各方面和先后獲得的各種經驗加以統整。
1.將大足新貌融入課堂,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2.讓大足物產走進幼兒生活,讓幼兒目睹家鄉物產豐富
3.介紹大足先輩人物讓幼兒認識,為幼兒樹立榜樣
4.將大足風景融入活動,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
我園開展園本課程教育活動之后,已見成效,激發了幼兒對家鄉的熱愛情感,促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他們不但是教材的實施者,更是教材的研究者和開發者;拉近了幼兒與家長、家長與教師間的距離,使家長逐步樹立了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和人才素質觀,促進了家園教育的互動。
然而,園本課程開發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課程理論基礎、兒童觀和教育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審議與評價等等問題。本文僅僅從利用鄉土資源角度探討了園本課程內容的開發問題,從園本課程開發的真正意義上說,這只是其中一個小環節而已。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將圍繞大足區的本土教育資源進一步深入系統地探討園本課程開發的系統建構問題。
(作者單位 重慶市大足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