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把課內外誦讀材料融為一體,把課堂教學與誦讀活動有機結合,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培養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感悟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從而提高其綜合素養,使學校教育充分發揮未成年人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關鍵詞:經典誦讀;語文教學;情感價值
為了使學校教育充分發揮未成年人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我們以“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為突破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培養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使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充實與豐富小學語文教學,使中華傳統文化獨有的魅力為小學語文教學增光添彩,同時也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學生心中,從而提高其綜合素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通過我們的語文課堂代代傳承下去。
一、以經典誦讀輔助語文教學
中華傳統文化中適合于小學生誦讀的優秀的經典材料很多,例如,《弟子規》《三字經》《笠翁對韻》《論語》《大學》《中庸》、歷史故事等,都很好。誦讀教學要在語文教學中貫徹與滲透,利用專門的誦讀課集中學習誦讀材料,還應在每天固定的5~10分鐘時間誦讀復習。誦讀教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根據小學生生理與心理特點、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在不同的年級段采用不同的誦讀方法
低年級以讀為主,老師教讀、學生領讀、師生對讀、生生對讀、拍手讀、唱歌讀等,幫助學生克服誦讀障礙,提高誦讀興趣;中年級學生學習能力增強,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兼用寫、畫、演、講故事等多種方法輔助誦讀,誦讀與理解、運用更多地結合;高年級學生自學能力增強,以自學、合作為主,增加講、用的力度,把學生互助學習、展示交流引向深入。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貫徹與滲透誦讀教學的主要方式
1.以語文課本上的經典材料為基準點,向學生可以理解的其他經典材料輻射,擴大學習范圍,既鞏固課本材料的學習,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在與學生的課堂交流中,經常引用學過的經典詩文。
3.鼓勵學生在日記、作文、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中引用經典材料。
4.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與誦讀內容相關的材料。
(三)與班級文化建設、德育、綜合實踐活動等相結合,定期利用班隊會時間舉行經典詩文背誦比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綜合實踐性,強化對詩文的記憶
(四)鼓勵學生合作學習,與家長溝通學習成果,使校內、校外形成延續,促進學生向知行合一的目標發展
二、經典誦讀,凸顯情感價值功能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經典育人細無聲。誦讀經典,雖然在對人的影響上離“立竿見影”非常遙遠,但它還是明顯增強了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下面,僅就一些顯性效果和個例做一些介紹。
(一)誦讀經典,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小學生年齡小,犯錯幾率大,又難以正視錯誤。《弟子規》言:“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寥寥幾語,卻可以幫助孩子克服犯錯后的心理障礙。
(二)誦讀經典,能引導人正確擇友
有些學生由于交友不慎,行為習慣明顯變化,但是閱讀經典后能意識到自己變化的原因所在,及時改過。
(三)誦讀經典,能教人克制自己,懂得孝道
一名男同學脾氣急躁,覺得自己有理時便沖父母大吼大叫,蠻不講理。學習《論語·子夏問孝篇》后,認識到對養育自己的父母大發脾氣是不對的,就常常約束自己。雖然有時沖動起來仍然會犯老毛病,但事后能很快反省過來,主動給父母認錯。并且在父母面前發脾氣的頻率逐漸降低。
(四)誦讀經典,教人頑強
某同學在一篇習作中寫道,是《論語》讓他的意志更加頑強。他說,《論語·子罕篇》中的“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對他的觸動很大。他下定決心不做“功虧一簣”的事情。為寫一篇征文,因審題不清,三易其稿,仍認認真真;籃球比賽中上半場失利不氣餒,分析原因,鼓舞隊友士氣,下半場繼續奮力拼搏。
(五)誦讀經典,教人誠實
在一個班級中,有一段時間接二連三丟失一些像鉛筆和小記事本等漂亮的小東西。等到又上誦讀課的時候,老師故意復習《弟子規》中“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和“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這幾句,又領著大家學習“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這幾句。下課后,一名女生主動找到老師承認錯誤,并歸還了物品。是經典讓那些一時迷誤的孩子及時回頭。
(六)誦讀經典,教人更深刻地理解“誠信”
一次,某班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由于天氣等原因,有的同學不按時參加,負面影響頗大。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對學生說:“‘車無轅不行,人無信不立’,這句話你們怎么理解?”有學生說:“車沒有轅就不能行進,人不講信用就沒有辦法立身。”老師接著說:“是啊,就像這次集體活動,說好了全體參加,有的同學卻找出種種理由不去,這些同學就會失去老師和同學對他們的信任,對于他們來說,不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嗎?”這番話,讓同學們深受教育,對誠信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七)誦讀經典,教人惜陰
一遍遍誦讀“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次次感悟“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感人的故事,學生的時間觀念在無形中就會增強。
(八)誦讀經典,教人學會欣賞生活
當學生一遍遍高聲誦讀贊頌生活的經典美文時,臉上是激動、幸福的表情;當學生把這些詩句牢記不忘的時候,他們也把詩人對生活的熱愛與欣賞變成了自己情感的一部分。
(九)誦讀經典,教人學會靜心讀書
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由于豐富的積累,學生能輕松閱讀,了解大量的歷史故事,讀書興趣越來越濃,閱讀范圍越來越寬,所讀的書也更有深度。
(十)誦讀經典,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長期、大量的經典誦讀,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記憶能力,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經常的展示性活動,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經典中豐富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從經典中受到的情感啟迪,提高了學生的修養;學習自覺性強,有方法,有意志力,學習課本知識較為輕松,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在經典誦讀活動中,全面成長。
誦讀經典益處很多,但也有要注意,絕不能急功近利。人們說種樹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說,誦讀育人是“功在當下,益在終生”。現在學生對于一些經典內容還只是表面的理解認識,深刻的理解還有待于其生活經歷的豐富、認識能力的提高。育人不是說教,以經典育人更是與說教無緣。因而,教學經典應堅持在誦讀中感悟、在運用中深化理解、在活動中促進提高,不可急于求成。
總之,要合理運用教材,讓經典走入學生心中,成為教師育人的助手。
參考文獻:
臺灣風車編輯群.論語.小學生課外必讀國學啟蒙卷[M].1版.文心出版社,2002-01.
(作者單位 河南省新鄉市鳳泉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