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合理地安排高考復習,能夠取得最佳的復習效果。我們的目標是“讓過程更加完美,讓結果不留遺憾”。具體做法如下:
一、合理安排時間階段
90天的時間,我們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從三月初到四月中旬為第一階段,從四月中旬到五月二十日為第二階段,五月二十以后為第三階段。各個階段按內容劃分在時間安排上都留有三到五天的余地,一方面防止各類考試的沖擊,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在復習過程中及時發現新問題并進行適時補救。
二、各階段的任務
(一)第一階段
根據學生情況班級實行分類教學。起點過高是空中樓閣,起點過低是吃剩飯,都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復習課過程艱辛,效果不理想。選擇好正確的起點后,按通史的觀點,分類按社會形態將三本必修教材劃分為中國奴隸文明、封建文明、近代化運動、現代中國、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七個板塊,分別用政法、經濟、思想文化三種文明史觀進行階段歸類。這一階段實際是完成一、二輪復習之間的銜接。將歷史知識網格化了,經線(縱向)方向上一輪已完成,在此只是鞏固。緯線(橫向)方向通過歸類,構成知識橫向聯系。使學生能完全認識任何一個特定歷史段面的特點。在實際操作上學生情況不同,在主次劃分上應有所區別。
復習成果的好壞最終的呈現方式是學生在高考中的成績,計劃、過程、辦法都只是為學生的最后成績服務的。所以,在這一階段要不斷調整計劃,發現并解決學生中存在的新老問題,落實細節知識,為第二階段的復習打好基礎,找準基點。
(二)第二階段
如果我們將本學期第一階段看成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對歷史知識的整合,那么第二階段的中心任務就是學生能力的提升。現在的考試命題不斷強調能力立意,我們且不論什么是能力,考題怎樣體現能力,就從考題入手,看考題中怎樣體現能力,要求什么能力。
讓學生進行習題講評,可將學生分成三類,不同學生給不同的題目。同學之間可相互質疑、教師適時點評,同時發現問題,調整復習課的側重。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進行組題、命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第三階段
在完成了前兩段的復習后,學生對基礎知識已基本掌握。認識能力有所提高后,進行第三階段的復習。第三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速度訓練、答題規范性訓練、如何用題目的立意和分值進行合理分點、選作習題如何去選擇、不同類別學生的分類指導等。
高三的道路是匆忙而艱辛的,愿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使高三的復習課工作過程更完美,結果不留遺憾。
(作者單位 陜西省柞水中學)